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媧補天……遠在文字出現之前,中華民族就以口耳相傳的傳說,訴說著對太空的向往。登上浩瀚太空的星球,在上面留下炎黃子孫探索的足跡,這是多少中華兒女的夢想。1985年,王贛駿搭載美國“挑戰者”號進入太空,成為首位實現太空飛行夢的華人。如今,20多年過去了,再度回憶起當年在太空的7天時光,王贛駿仍然覺得歷歷在目。這一段難忘的經歷,幾乎改變了他的一生。
“選我是因為他們覺得我是對的人”
小時候的王贛駿跟所有孩子一樣,都憧憬自己擁有飛天的本領,神話故事中那些騰云駕霧、上天自如的部分總是讓他聽得入神。不過,他也知道,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機會。
獲得博±學位之后的王贛駿,進入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又稱太空總署)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1974年,他提出在宇宙飛船上做“零地心吸力的液狀況”實驗的建議,這在世界上是史無前例的。1976年,美國太空總署公開征求在宇宙飛船上進行的科學實驗項目,結果在全美共500多個應征計劃中,王贛駿的“失重狀態下的流體力學情況”項目成為獲準接納的14個項目之一。1978年夏末,美國太空總署向王贛駿發出函件,正式通知他接受太空實驗的任務。王贛駿說:“我能被選上,就是對時間對人,我有這個根底,機會正好給我,我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這是美國第一次遴選科學家登上航天飛機進入太空做實驗,所以自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報名者。王贛駿介紹說,“表面上看來,基本的要求不是很高,就是身體好,眼睛好,沒什么大毛病,受過高等教育。還要看你的個性、自尊心等綜合條件。比如有一個檢查就是把你裝在一個球里面,掛在天花板上,特別隔離的狀態,看你是否會心慌,或者有其他反應。至于他們最后為什么選你,其實講不清楚,就是他們覺得你是對的?!蓖踮M駿從太空回來后,美國太空總署的人對他說,“我們做了正確的選擇,你是我們中的一員。”因為在太空試驗中機器遇到了“故障”,但王贛駿堅持修好了機器做完實驗?!八麄兏艺f,他們選的人,和他們有一樣的‘中心思想’,為了這個中心思想,什么都可以犧牲。很無形的條件,這是他們的選法?!?/p>
不能讓中國人丟臉
作為第一個登上太空的華人,王贛駿覺得,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譽?!拔覐男〉挠^念就是,不能讓家人丟臉,不能讓中國人丟臉。所以那個時候我的想法就是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做出見不得人的事情。我自己覺得有這個壓力,認為一定要做得比別人更好,才能放得下心?!?/p>
在太空做實驗的時候,王贛駿的機器出了毛病,太空總署本來是要他放棄實驗,因為太空上沒有零件可以買,也沒有辦法修。但是那個時候的王贛駿想,如果就這樣回去,他們不會覺得是王贛駿失敗了,而是中國人水準差了一點,他覺得這口氣吞不下去。于是,他就跟地面聯絡,說必須讓他修這個機器?!八麄儾辉敢?,我就跟他們講,假如不讓我修我就不回未了。當然,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怎么回不來。他們也有點慌了,因為太空上從來沒有人不回來過。他們請了一個心理專家跑到太空總署跟我談談,我們談了半個小時左右,心理專家說,‘他沒有發神經,沒有瘋,他只是非常希望有這個機會’。而且飛船上的同仁們也幫忙,把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接過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太空總署最后表態,好,王贛駿,同意你修機器,但修得好修不好你要有個時間期限。修不好你一定要放棄,不能不回來?!蓖踮M駿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他說可能是中國人講的“祖上積德”,他最終把機器修好了,成功完成實驗。“那個實驗的結果我現在還在用,這個是非常值得的事情?!?/p>
難忘7天太空之旅
太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正是因為如此,王贛駿和其他幾位同行者基本都是在爭分奪秒地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太空你需要的睡眠很短,一般累了才要睡覺,但太空上不太容易感覺累,因為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你要去哪兒,手點一點就去了。平常我們是工作8小時,但是在太空,我基本上可以一天工作22個小時,其他的事情,一兩個小時就完全夠了?!?/p>
在太空的最后一天,當王贛駿的實驗都順利完成之后,他把剩下的時間都充分利用了起來,做一名真正的“太空旅客”。他從飛船的窗子向外看,觀察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從太空上看,地球是真的非常漂亮,很震撼,那種美是很難描述的,只要你看到,你從心底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保護地球的意識,這是一個這么完美的地球。”王贛駿說,太空之行讓他和同事們的心胸變得更加博大,超越了國界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回來之后都很注重環保,因為實在是不忍心再去破壞那么美但又脆弱的地球。1990年,王贛駿就曾在聯合國大會上為“僅有一個地球日”致辭,呼吁大家關愛我們的家園——地球。
王贛駿在太空還做了一件非常特別的事。小時候的他很喜歡看武俠小說,總是想著怎么練輕功。航天飛機上配有給宇航員鍛煉的跑步機,于是,他便跟同事說,飛越中國上空的時候把跑步機讓給他。“我在太空跑過了整個中國,從東跑到西,總共花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后來我常開玩笑說,你們看,我的輕功還是很不錯的吧!‘飛越’中國我只用了幾分鐘。”
上太空的機會越來越多
王贛駿目前在美國范德堡大學任教,他的工作重點是把在航天飛機上學到的東西和獲得的成果,應用于生物醫學等方面的研究。作為一個一生致力于太空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他非常關注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作為一個心系祖國的華人,他也時刻關注中國航天的進步?!爸袊且粋€大國,發展航天技術和高科技絕對有必要,這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際聲譽和形象。宇宙之大,每個國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間。關鍵是根據自己的國情,找到適合中國發展水平的航天道路。”
王贛駿說,將來上太空的機會越未越多,現在商業方面已經開始放開,不過這東西實在太貴,所以也不可能說今天買張票明天就能上去。“年輕的孩子要做這一行其實也不難,根底要打好,要有這個能力,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抓住。中國的孩子在哪里表現得都很好,很刻苦,很努力。我希望他們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因為太空上面需要的人才很多。只要不限制你自己的范圍,你的機會就會大很多。你只要有這意識,有這興趣,有這信心,我相信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