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嘵,人們在贊其“航海家”身份的同時,也會討論他的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太監”,免不了對他的身形樣貌充滿了好奇。近日,一尊黃花梨鄭和雕像在南京被發現,鄭和的形象英俊瀟灑。
雕像中的鄭和為站姿,頭戴官帽,身著官服,中系腰帶,腳蹬朝靴,抬頭直立,雙目正視,炯炯有神,面帶微笑,雙手背后。怎么看,這位鄭和都是英俊瀟灑,落落大方,胸懷坦蕩,將帥雄姿,正氣凜然,毫無太監卑躬屈膝、畏畏縮縮的模樣。
據考證,鄭和像存世十分罕見。此尊鄭和立像,如果斷定為明代早期宣德年間制作,那么就可以推測,朝廷為昭彰、紀念鄭和或用于賞賜鄭和親屬、部屬而專門制作了這尊鄭和立像。
港蘇富比拍賣北宋汝窯2億天價刷紀錄
香港蘇富比4月4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宋瓷拍賣紀錄。
創出天價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直徑13.5厘米,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豐下斂,淺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隨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細小芝麻釘痕三枚。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瓷器及工藝部國際主管仇國仕表示,汝窯向來被視為最珍罕及夢寐之器,經過20多年后現身市場,為收藏界帶來極大震撼。今次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有900年歷史,屬現今惟一存世的葵花六瓣形的盆洗。
甘肅啟動“敦煌畫派”創作工程挖掘千年壁畫藝術
一項以敦煌朝圣、佛教東漸和絲綢之路甘肅少數民族聚集地采風為內容,整理、挖掘和打造“敦煌畫派”的“朝圣·敦煌——甘肅畫院美術創作工程”3月28日在蘭州啟動。這一藝術流派的多名藝術家將用5年時間從敦煌千年壁畫中尋覓創作素材。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表示,近年來,圍繞敦煌藝術應運而生的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音樂《敦煌音畫》日漸成為代表敦煌走向世界的品牌,敦煌研究院等“敦煌學”研究機構在學術等方面也成就顯著,但敦煌美術尚處空白,打造“敦煌畫派”恰到時候。
據了解,該工程涉及典籍整理、傳統藝術成果總結、學術定位、理論探索和藝術實踐,此外還舉辦觀摩、研討、展覽和組織與“敦煌畫派”藝術主張相一致的藝術家進行創作,推出有影響的作品。
連輯表示,用“敦煌畫派”的概念將敦煌壁畫資源歸納整理出來,進行學術定位,進行新的傳承,讓這些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光彩,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世界瓷瓶之王三清山誕生百余人耗時兩年做成大器
全球瓷瓶之王4月11日在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江西三清山誕生。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程東博士宣布,“三清圣境圓融瓷瓶以368升的容積,打破了目前33919升的紀錄,成為世界最大的瓷瓶。”
三清圣境乾坤瓶為圓融瓷瓶,通高2.16米,最大徑圍1.6米,重約2噸,瓷身繪制了青花“三清圣境圖”,展現出三清山驚、險、奇、絕、古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并有中國著名書法家沈鵬所書“含英咀華”四字。瓷瓶圓融渾然,釉面光潔,色澤明艷,完全遵照中國陶瓷藝術傳統技法由手工制作完成。
據了解,參與制作三清圣境乾坤瓶的陶瓷手工藝人多達116名,共使用瓷泥20余噸,耗時近兩年,歷經數次失敗,于2012年1月終得器型完整。
目前,三清圣境圓融巨瓶被放置在三清山書畫院。書畫院已收藏名人名家作品1000余件,旨在促進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