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企業?’這是20幾年年底我與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交流時,他拋出的第一個話題。幾年前,海爾就顛覆了企業金字塔的穩健結構,形成2300多個自主經濟體,其中最具標志性的是一線員工直連客戶的“人單合一”。海爾試圖沖破大企業官僚體制的束縛,把員工的想象力與客戶需求連接,釋放員工創造力。對于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產業如何與時俱進經營,其探索也已引起世界關注。 “全子”的驅動力
中國老話說。“一即整體,整體即一”。每個。人單合一”的自主經濟體,本身都是一個整體,但同時又是另外一個更大事物的部分,是整體兼部分。吃透了中國文化的肯·威爾伯,提出了“全子’概念。比如原子本身是完整的,但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分子是細胞的一部分,細胞又是生物體的一部分。依此類推。這幾種實體并不是整體或部分,而是整體兼部分,也就是全子。(肯·威爾伯《萬法簡史》)
作為“全子”的“自主經濟體”,從橫切面來看,既有作為整體的“自理力”,又有歸屬于集團公司一部分的“共融力”。從縱深角度看,有往上階移動的自我“超越力”,或往下移動的自我“解消力”。海爾集團也是一個“全子”,它既作為一個整體存在,同時也是中國經濟體系的一部分。海爾集團是一個生命體,有著物理的、生物的、心智的、靈性的層級。較高或較深的層次將原本互相分離、沖突、孤立的備部分統一起來,連結成和諧的一體。研究在特定的場域中,各種驅動力如何交互作用使得整體效能一刻接一刻地最大化,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課題。 “從人出發,從良知出發,從無出發”
出發點很重要。1985年91歲圓寂的大興和尚生前有兩句口頭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和”“空空空”。好人,樂于助人而惠及自己,乃至惠及后人;壞人,禍害他人而殃及自身,甚至殃及子孫。這里面有看得見的邏輯,也有看不見的邏輯。太多的不確定性中,既然無捷徑可走,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選擇正義。干脆走正道,“好人好自己”。
這兩句話其實也涵蓋了做企業的所有道理。它是在說做人做事的一個原點:“從人出發,從良知出發,從無出發”。這個原點說,得到了當今兩位世界級經營大師的佐證。
稻盛哲學的核心是“敬天愛人”。背后原點即“作為人何謂正確”。這里強調的是把董事長、專家、經驗等帽子統統扔掉,作為一個最簡單最平常的人,在每個此時此地此心,切實地問自己。這時的人可以用一個詞來描述:純粹。
純粹,也就是喬布斯所說的“初學者心態”。當一個人放下老手的成功,作為一個新手面對一個新事物的時候,你先前看不到的景象,想不到的方法就都出來了。
這也正是“人單合一”的出發點。誠如張瑞敏所說,要想擺脫企業“一大就死”的宿命,就要不斷否定自己、改變自己。沒有什么既定的經驗和成功是不能放棄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人單合一”的縱橫坐標。
它的縱軸是“從客戶出發”,觸摸、發現和創造客戶需求的一整套市場策略;橫軸是“從員工出發”,尊重人、信任人、解放人和成就人的一整套體制安排。客戶需求與員工想象力交集的一條中心線,可以稱之為員工效能曲線,也就是“人單合一”的具體內涵。在每一個地頭、每一個剎那,都有員工與客戶的連接。可以說,“人單合一”深深打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本質特性——連接。
創新不必依靠積累,只需要連接!從量變到質變,已經概括不了創造的過程,一個超過意想的連接,可能會形成‘大爆炸”式的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