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白云從飛渡,梅鹿歡笑融融。青山峻嶺草茁壯,灘涂碧翠好茂盛。如此仙境,怎么能讓人游不思巡。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暢;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小詩。
這樣美不勝收的景致,離不開內蒙古的地形和氣候,離不開多年來人們的合理開發及利用,更離小開王召明創立的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有限公司對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推廣。
蒙草抗旱點“草”成會
上學時,王召明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個花店,自己種花草出售。那時的他,并沒有想過自己將來要做什么,更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立一個蒙草抗旱的綠化公司。他只想通過勤工儉學,減輕父母的負擔。但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有一天,一對來花店買花的母女,她們選好花走的時候,母親對女兒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要不然長大就得種花種草,賣花賣草。”這句話深深刺痛了王召明的心。到后來,王召明才明白為什么別人看不起這個行業。是因為大家認為這個行業缺乏科技、缺乏品牌、缺乏創造力。正因為這樣,王召明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人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王召明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是在1997年。在那年,不僅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在積極進行城市建設,而且中小城市也進入了城市建設的高潮。這場城市建設之風的明顯標志便是廣場、綠地建設的蔚然成風。眼光獨到的王召明看到了商機,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僅華北地區的幾個大城市的草坪需求就達到了幾百億,這也堅定了他投身這個行業的信心。
和大多數成功者一樣,成功的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坎坷與挫折。王召明的蒙草事業也絕非一帆風順。開始時,乇陽明用的是進口草坪。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進口草坪管理起米費時貲力,而大草原上的草小需要人工維護,在降雨量不大的情況下,依然長得很好。于是,他不再花大價錢采購進口草坪,而是從草原上選育數百種草,通過組織培養、轉基因技術、選種和配種,研究出抗旱節水、綠化效果最好的草種。這樣的草種比普通的草節水約90%。
2001年,王召明成立蒙草抗旱公司,和他的團隊一起致力于推廣應用抗旱植物綠化,并創造出蒙草概念。所謂“蒙草”,是內蒙占、青海、甘肅等地干旱半干早氣候條件下生長的草術的統稱。在低碳環保理念的指引下,王召明17年如一日終于成就了蒙草抗旱這一番綠色事業。
經過幾年的發展,王召明的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王科明的信園蒙草公司已由單一的園林綠化公司發展為擁有“研發——種苗培育——苗木種植基地——銷售——工程設計及施工”完整產業鏈的綜合性行業龍頭公司。他推向市場銷售的蒙草已達7000萬株之多,光這一項就已經為介業創造近億元的產值。200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將蒙草抗旱,點“草”成會這一神話叟為了現實。
2010年,中美企業峰會頒發的“知名中國品牌特別獎”讓王召明和他所創市的內蒙占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第‘次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劍今天,他終于可以驕傲地說:“我是在做中國的生態事業!”
對于未來的發展,王召明動情地表示:“我只會種草,以種草的程序來講,最重要的是生根。深扎根,是中國企、業的發展方向。”而今,他又當選了2011CCTV年度經濟人物。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僅是中國對中小企業的命運給予前所術有的關注,更重要的是蒙草公司用自身的成長經歷,證明了這一份關注對中國經濟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志存高遠的王召明來說,這不過是個開始。他的目標是將節水抗旱、低碳省錢的蒙草推向全國,推向全世界。
行業領軍志存高遠
王召明說:“從我自身米說,也能夠感受到人們越來越重視低碳綠化,并不僅僅認為植樹種草就是綠化,而越來越講究內涵,關注是否節水、是否低碳,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王召明與他的團隊一直堅持綠色低碳的理念,走節水綠化、抗旱綠化之路。在這樣理念的指引下,通過不斷研發,現在已經發現了超過100種的抗旱植物。
內蒙古草原上的花草生命力頑強,有天然抗旱特質。在許多人眼中,草和花相比,實在顯得太不起眼和微不足道。而在王召明眼中,內蒙古的草的價值遠勝黃金,成為他的“搖錢草”。他將草原上的草作為母本進行移植、培育,現在已有馬蘭、金葉蕕、石竹、繡線菊、景天等100余種“蒙草”用于公司承接的景觀綠化工程。在我國,采用抗旱地被植物進行景觀綠化剛剛興起,還未形成規模。可以說,這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走在前列的王召明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王召明的這一發現和應用,不僅引來了國內無數企業的關注,更吸引了美國最大水務處理公司MCM集團首席執行官米歇爾的目光。2008年,米歇爾代表美國MCM集團與王召明商議“蒙草”技術合作、苗木出口、項目承包等方面的合作事項并達成合作意向。2009年,王召明的野百合等第一批“蒙草”走出了國門,遠銷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是“蒙草”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王召明和他的公司邁向雌界的重要一步。
也許很多人會問,草那么容易繁殖和培育,王召明費心費力的研究豈不很快就會成為為別人做的“嫁衣”。這個問題王召明早已想到,也制訂了很好的應對方案。王召明推廣的“抗旱性植物”雖然是從大自然中獲取,但也是經過實驗室反復試驗才培育成功的。不僅如此,王召明還籌備建立了轉基因實驗室,開始著手建設中國的草種基岡庫,并同時啟動了內蒙古草原植物基因庫計劃。他將不同的草的品種進行混種,將發病率、對環境的適應性等都列為草種的衡量標準,統一采集數據,進行對比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進行和基因庫的不斷完善,王召明在不知不覺中早己構建了很高的競爭門檻。
正如蒙草公司一位高管所說:“通過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在分析和研究草原植物的同時建立系統的草原植物基因庫,特別有利于保護、開發和利用這些植物。同時,草原抗旱植物資源基本處于野生狀態,研究、利用程度較低,系統研究較少,特別是從分子生物學角度的研究就更少了,開發、利用抗旱植物有著其他植物無法帶特的價值,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大。”因此,建立內蒙古草原植物基因庫,對其進行系統的開發利用研究,是一個長期的持續利用。這項研究將會為王召明以及他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前景。
對于現在所從事的事業,王召明說;“我們的這項工作可以說是一個充滿朝陽的產業,通過這17年,它已經走出了初期階段,我們現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綠化項目,通過公司也做這個野外生態的建設,城市的綠化,而且在這里邊通過設計把這個植物景觀做漂亮。而且它現在無論從產值、規模、研發上,在同行業里面,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頭,或者是園林生態里頭它也是一個中型以上的企業了。”
綠色低碳勢在必行
我國的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商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代價。因此節約能源、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已同益成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不可忽視的重要措施。
王召明說:“對于一個民營企業來況如何走節約發展道路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所以只有走低投入、低耗能、低排放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作為蒙草公司創始人,王召明給人們帶來了理念上的創新。他改變著以往只要美化、不計成本和本地化的傳統做法,用晟低的生態成本創造綠色生活。他努力推動“抗早低碳綠化”,極大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用綠色、科技、創新,展示了中國中小企業旺盛的生命力。
據科學家測算,每公頃草坪吸收二氧化碳900公斤小時,產氧氣600公斤/小時,草坪還可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
放眼我國現有的綠化,所用的草種有90%是從歐盟進口的。這些草種看上去很美麗,但代價卻是巨大的。它每年每平米要耗1噸到2噸的水,于是我們經常看見,在街頭的綠化帶、小區的草坪,噴灌的水龍頭幾乎永遠在向四周噴灑著寶貴的水。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城市地下水位下降1.5米到2.7米不等,如果把每年的綠化用水節省下來,這個數字肯定是個天文數字。由此可見,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綠色而犧牲未來的綠色。
相對進口草來說,蒙草可以節約非常多的水資源。這些抗旱植物生長在海拔1300~2000米的內蒙古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可以在零下30多度條件下生存,順利越冬,在雨水較少甚至不需要灌溉的環境下也能生存。與進口草相比,蒙草的節水率高達90%。
除了節水,蒙草相對于進口草還有一大優勢。一般來說,進口草都是單一的草種,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的適應性。同時,由于溫度、濕度、陽光照射程度等的差異,即使是同一塊草坪,也會造成草坪質量的層次不齊。對于蒙草,由于100多種草種在發病率、對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通過適當比例的種植,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草的自然損害,保證草坪的健康發展。
蒙草的另一特點,也是它的最大優勢就是根系特別發達。發達的根系不僅能夠讓蒙草吸收到更深處的水分,也能固定更多的土壤,從而減少土壤的沙漠化。蒙草這一與生俱來的本領,讓它對環境的貢獻又多了一層。
綠色低碳,勢在必行。當節能減排、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成為世界上熱議的話題,王召明以環保為契機,用他的蒙草為中國的綠化作出了榜樣,也為世界低碳事業作出了貢獻。
正如201 1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所說的那樣:王召明中國抗旱綠化的首創者和實踐者。十幾年只做一件事,王召明的執著超出想象。我們周圍的綠化雖然這些樹草也很美,但是需要很多的水。走出內蒙古,惠及每家。2011年王召明開始了他在整個中國的戰略布局。推廣抗旱植物,拒絕奢侈綠化。17年只做一件事,他看中的就是企業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完美結合。 17年赤心抗旱綠化,這個扎根鄉土的赤子誓將低碳主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