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如何進入哈佛,既然我現在生活無味,有沒有工作,我決定錄制一個短片,五個基本步驟幫你進入哈佛大學。”
視頻里的大男孩戴著黑框眼鏡,一會兒敲著三角鐵,一會兒拍著籃球穿梭在圖書館,一會兒又玩著“水果忍者”的游戲,還要美其名曰“練習手指靈活度,提高應試技巧”。
這就是林書豪,一個黑眼睛、黃皮膚,在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的高材生。他既是一個24歲的鄰家大男孩,也是一位在競爭激烈的NBA賽場上冉冉升起的籃球新星。從高一時只有160厘米的“小不點”,到整個常青藤籃球聯賽令人聞風喪膽的得分后衛,再到如今炙手可熱的球隊核心,他從沒停下腳步。
屢次碰壁無奈選擇進入哈佛
“即便在1.60米高的時候,林書豪就和籃球生活在一起。”林書豪的高中教練彼得·迪彭布洛克形容,“不儀如此,他對于自己非常有自信。”在長到1_80米時,林書豪帶領高中獲得了州冠軍,他展現出了很好的籃球素質;在內線拼搶時無畏,在外線控球時無私,還練就一手精準的投籃。
高中畢業后,在堪薩斯和肯塔基這樣的籃球名校沒有主動來找的情況下,林書豪將自己的成績和一張刻有自己打球視頻集錦的磁盤送往了常青藤聯盟的全部8所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以及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結果只有4所學校給予了回復。林書豪回憶說,UCLA“不感興趣”,斯坦福則“假裝感興趣”,而加州大學給予的回應是“再聯系吧”。
雖然斯坦福大學就坐落在林書豪高中的對面,林書豪的父母卻并不認為他應該上斯坦福大學。這不僅因為申請不到獎學金,更因為他們知道,斯坦福的教練并不很想要林書豪去那里打球。盡管如此,從小就把斯坦福大學的球員當作偶像的林書豪還是滿心期待地等待了近6個月。
在那段甄選的過程中,林書豪發現斯坦福大學的教練曾經對他所說的話幾乎都是謊言,倍受打擊的他只能失望地放棄了。事實上哈佛成為他的最后選擇,并非心甘情愿。“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可以明白是為什么,我也很感謝,我沒有去斯坦福或其它學校。”林書豪這樣說。
進入哈佛后的林書豪,慢慢地闖出了自己的一片籃球天地。一直以來,這所美國極具權威的大學在籃球方面幾乎一無所獲,而林書豪的到來不僅讓哈佛大學籃球隊刷新了隊史紀錄,也讓林書豪本人進入了常青藤聯盟的最佳陣容。
不止一次。球館里擠滿了瘋狂的球迷。他們打著標語、穿著定制的“我愛你林書豪”的T恤,讓林書豪看起來比喬納森兄弟(美國著名樂隊)還要受歡迎。對于這樣的陣仗,林書豪只是搖著頭、嘆著氣總結道:“被人們這樣談論,我還有點不習慣。”
在林書豪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一些朋友會對她說,讓林書豪打籃球是浪費時間。但林媽媽還是繼續讓他打球,因為她知道,林書豪打籃球時很快樂,她希望兒子能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即使是林書豪畢業后想闖蕩NBA的念頭,林媽媽也表示支持,說大不了再多養他兩年。
有意思的是,當林書豪進入哈佛后,那些過去批評林媽媽的朋友反而來問她,他們的孩子應該做什么運動才能進入哈佛。而林書豪則錄制了一個名為《林書豪教你進入哈佛》的視頻,惡搞了自己的大學和生活,博了大家一笑。
一戰成名板凳球員榮升核心
作為一名美籍華裔,林書豪自打2010年進入NBA之后就受到大家的關注。但從勇士到火箭,再到尼克斯,這位畢業于哈佛的高材生在球場上一直郁郁不得志。
紐約尼克斯隊一直以來都無法進入NBA強隊的行列,以致于對NBA不太熟悉的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它。而作為球隊的一名“板凳球員”,林書豪的實力不僅沒有被認可,甚至連被認可的機會都少之又少。
然而,一切在2012年2月4目的夜晚發生了逆轉,幸運之神終于眷顧了林書豪。也許連將林書豪派上場的主教練也沒有想到,這位黃皮膚的后衛,不僅拯救了比賽,也拯救了他搖搖欲墜的帥位。
面對籃網的全明星后衛德隆·威廉姆斯,林書豪并未膽怯。在這場比賽中,他砍下了25分、7個助攻、5個籃板,得分刷新了他職業生涯的新高。尤其在最為關鍵的第四節,林書豪狂砍12分,幾乎憑一己之力幫助球隊以99:92逆轉籃網。一時問,這位黃皮膚的小個子控衛成為了“籃球麥加”的真正的救世主。而這之后,這個領著區區76萬美元底薪的“龍套”球員并沒有停止他的瘋狂。
北京時間2月15日,在紐約尼克斯隊對陣多倫多猛龍隊的比賽中,林書豪再次讓人們目睹了一場“絕殺”好戲。他在最后0.5秒時,投出了一個決定比賽勝負的3分球,幫助尼克斯隊在客場以90:87的微弱優勢擊敗了多倫多猛龍隊,逆轉了本來一直膠著的比賽。誰都知道,執行最后一投的往往是球隊的核心,而通過這粒價值千金的三分球,林書豪也奠定了他在球隊中的核心地位。連傷愈準備復出的卡梅隆·安東尼都稱:“我不會影響球隊目前良好的化學反應,一切以球隊利益為重,我會輔佐林書豪。”
享受成功現實版的“美國夢”
自1776年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經過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他人的援助。兩百多年來,“美國夢”一直激勵著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來到這片土地創造自己的價值,美國也因此成為全球成功人士的搖籃。
而如今,真實版的“美國夢”正在上演,這場“夢”的主演便是林書豪。
林書豪的成功有偶然的因素,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他身上那些別人所不具備的,或者并沒有都具備的特質。
我們不僅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知道“師傅頒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道理。林書豪很聰明,是畢業于哈佛的高材生,但他并不是NBA的首位哈佛畢業生。在他之前還有三位,但都未取得林書豪如今如此高的成就。由此可見,林書豪的籃球技藝能如此精湛,與哈佛無關,與他的智商無關,完全是他的興趣和努力!有媒體稱,林書豪從小就喜歡籃球,喜歡到每天都要打,他對籃球的癡迷讓他達到忘我的境地。其次我們應該看到他的努力,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這其中沒有捷徑可走。成功是努力后的產物。早點起床,晚點睡覺,沒有人給林書豪免費的通行證。
林書豪的球技好嗎?沒有誰敢下定論,畢竟一切才剛剛開始。在高手如云的NBA,比林書豪能跑、能跳的球員太多了,可是為什么林書豪就打出來了呢?答案很簡單:敢拼!對比林書豪和易建聯,誰最該往里打,懂些籃球的人都知道應該是易建聯。但是我們在球場上看到的卻是相反的場面,1米9的小個子總是往長人堆里鉆,而身高臂長的易建聯總是接球后后撤一步投籃。誰都知道,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也更有侵略性。
相比于王治郅、巴特爾、易建聯、孫悅……這些前輩,林書豪有著他們所沒有的外向、開朗的性格,而這也成為他能夠在NBA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當然,姚明是個例外,畢竟他在NBA闖蕩了近十年,或多或少的在性格上也發生了轉變。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得不感嘆林書豪的運氣。在他的“本命年”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可能是最重要的“貴人”。要是換做其他教練,估計林書豪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甚至就像勇士隊的主教練那樣,連林書豪的訓練都沒有見過,就把他給開了。德安東尼在后衛的使用上可以說登峰造極,林書豪遇上他也不得不說是林書豪的造化。而他,在成就了林書豪的同時,林書豪也續寫了他的名聲。
永恒快樂打籃球的惟一動機
林書豪說:“當我完成一場比賽或練習時,如果打得不好,我的心情會很不好。我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或做任何事情。我發現我的快樂和我的定位完全取決于我在籃球上的表現。當我打得好我的情緒就高,打得不好就情緒就下降。這時我需要檢查自己,來發現自我定位在哪里。”
很多人打球的動機是為了追求金錢、出名和則星的一般生活方式。但對于在球場上已經風生水起的林書豪來說,他打球為的并不是這些。以哈佛大學經濟學的文憑,在世界500強企業謀份不錯的工作應該不是件難事。但就在大學畢業前,懷揣籃球夢的林書豪卻放棄了,高薪的職位,決定去NBA闖蕩一年。
“我覺得如果現在不做的話會后悔一輩子。很高心能打進NBA,所以現在想一直打,能打多久就打多久。”林書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自豪而感恩的。
林書豪現在也會做一些小朋友的培訓,而他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玩得有樂趣,他覺得這很重要。當個人覺得一件事有樂趣,自然就會努力去做,也自然會有個好的結果。如果沒有這樣的熱情和欲望,進步的空間將會很小。小時候的林書豪曾經被母親逼著彈鋼琴,而他對鋼琴并不喜愛,結果只能是半途而廢。因此,他對快樂人生深有體會。
林書豪覺得,他打球為的是追求“永恒的快樂”。這種快樂既不來自于比賽的輸贏,也不來自于名利與金錢。在打球的快樂中,他的心靈得到了神奇的“安寧”,而這種神奇的“安寧”也為他帶來了神奇的表現。
林書豪說,由于有了心中的“安寧”,就算事情…了差錯,他仍然可以坐在那里,仍然可以保持消醒,仍然可以微笑面對,并不斷告訴自己,一切都會變好,我只需保持快樂。
曾幾何時,林書豪的目標是成為NBA球隊的球員,又曾幾何時,他的目標變成了成為球隊的先發控球后而如今,他在自己人生更進一步的同時目標也直指NBA總冠軍。然而球員的生涯畢竟很短。談到以后的規劃,他說,有朝一日若自己美夢成真,希望在退役后進入鐘學院,最終成為一個牧師。他希望把社會學、經濟學,和他的籃球結合在一起,去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社區和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