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母親都是一首首小詩,簡短、日常、便于記憶,但首先是,你要傾聽。
在一個古玩店里看見一對彩釉糖罐,我指著它們對同行的人說:“我也有一對類似的,傳了好幾輩,現在屬于我。”我外婆的養母死前傳給外婆,外婆老了的時候,當著我媽的面對我說,“本來打算給你媽,到頭還不是給你,不是什么貴重東西。”每次我媽要鄭重其事給我什么東西時,她總是裝得若無其事:“不是什么貴重東西。”
這個周末就是母親節,有心意的人給自己的母親買禮物,親手下廚給她做頓飯,或者帶她出趟門,或者贈她以保健品。年年過母親節,想對媽媽好不拘于這一天,但任何時候都覺得創意捉襟見肘。打個比方,就像是談客戶時,總也摸不清客戶的需求是什么。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和他們的媽媽一樣羞澀,在表達心意時也愛輕描淡寫地說:“不是什么貴重東西。”
你信不信,再不合媽媽心意的禮物,她也會逢人就拿出來自夸一番。因為知道我媽會這樣,通常母親節我會選擇“能體現經濟實力便于炫耀”的禮物。你得充分研究老年女性心目中的“名牌”到底是些什么。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不合“客戶”需求的乏力感。
無論什么禮物,都隔著禮物本身,但傾聽是直接的,傾聽不會讓人覺得枉費心意。如果用一個女人的史詩去形容每個人的母親,未免宏大得過頭了點,就算你愿意聽,也沒有哪個媽媽有那個時間去仔細講,還有飯要做,有桌子要擦。每一個母親都是一首首小詩,簡短、日常、便于記憶,但首先是,你要傾聽。
當一個母親年老,她也沒有力氣再時刻讓你聽媽媽的話,她更希望把這一生中于她有意義的片段與你分享。也許是她嫁給你爸之前喜歡過的某個人,也許是當年她最喜歡的零食,也許是她挨過的一頓揍,也許是她下崗的那天在想什么。在“母親”這一身份之外,她首先是個有夢想有失落的人,她和我們一樣需要有人傾聽并記在心上。當母親太累了,我相信每一位母親都在一些時刻期望過自己的孩子能替她卸下身份的架子,她只想在極其有限的時光里把零碎的片段交付給你。
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是與我們的母親說話,尤其是逗她說話,她和你我一樣會在別人問對問題時變成話癆。她的一生由無數首小詩構成,這是她等你發現的寶藏,哪怕她說完之后還是會表示:“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