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史并不長,卻經歷了一個從起步到高潮又到低沉的過程。曾經的波普大氣候在當下已成為過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態度與思維方式卻依然在許多藝術家那里延伸。青年油畫家常樂就是這群堅守波普陣地的藝術家中的一員。她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在北京。她的作品曾在北京、南京等國內各大城市參展,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常樂的作品──臉譜系列極具波普特色,又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她以具有跨時代性的公眾人物為題材,如魯迅、瑪麗蓮?夢露、喬布斯、邁克爾?杰克遜等。她將每個人物不同歷史時期的頭像重新排列拼貼,解構再重組成新的肖像臉譜,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形成視覺上的沖擊。這些圖像的趣妙之處在于似與不似之間,看似簡潔的拼貼又有著夸張的效果。每一幅畫面的拼接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時間順序來排列,而是把人物一生或半生經典的瞬間集聚在一起,共存于一個畫面中,壓縮了時間概念,濃縮了空間跨度,富含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對人物的敘事性。象看書一樣閱讀別人的臉,這就是常樂作品的意義所在。
當然,常樂的作品并不只是大眾文化的通俗化,同時亦被賦予全新的時尚感。時尚本身是在時代的演繹中不斷地輪回,藝術的時尚還要體現創作者自身的時尚理念。常樂的作品中的時尚感就是當代藝術生態和社會生態相結合,融合她本人內在時尚特質和藝術理念,在傳達視覺享受的意境同時,彰顯一種積極樂觀的進取精神。
如果說波普藝術是一種大眾的商業化藝術,那么常樂的作品就是這種商業化藝術中的“非商業化藝術”,因為她更多的是把時代性、原創性和藝術生態性融入作品,而并沒有走上大眾化的泛濫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