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少奇為《江淮日報》題寫報名
194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新的機關報《江淮日報》在蘇北鹽城創刊。該報由原《抗敵報(江北版)》改成,劉少奇兼任《江淮日報》社社長,王闌西任副社長兼總編輯。《江淮日報》是繼延安《新中華報》、重慶《新華日報》后,我黨公開出版的第三份日報。
籌備過程中,王闌西提議,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意為《江淮日報》題寫報名,由時任劉少奇秘書的劉彬安排。題字那天,是吳江和我兩個人去的。當時,劉少奇兼任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政委,駐地在鹽城泰山廟(后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劉少奇和陳毅都住在那個院子里的上房,辦公兼住宿。
劉彬把我們領進屋時,陳毅也在,劉少奇笑著招呼陳毅說,“陳老總,你的字寫得好,還是請你題這個字吧。”陳毅連忙擺手,“不行、不行,華東老百姓要的還是你這個名氣嘛。”
記得當時劉少奇用毛筆把“江淮日報”四個字一組一組地寫在了好幾張紙上,最后都交給我們,讓我們回去自己選用。到了正式出版時,《江淮日報》報頭用的那四個字就是用劉少奇寫在不同紙上的字拼接而成。
劉少奇在皖東和到達蘇北初期,一直化名“胡服”,不過,在題寫報名時他并沒有署名“胡服”,所以,《江淮日報》創刊時的報頭沒有署名。至于后來有沒有過署名“胡服”的《江淮日報》,我記不起來了。事實上,《江淮日報》創刊后僅一個多月,就爆發了“皖南事變”。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中央公開宣布劉少奇為新四軍政委,從此,他就不再用“胡服”這個化名了。
《江淮日報》創刊后,初期為鉛印四開兩版,后改為四開四版。發行量從最初4000多份增加到1.5萬份。除了發行到華中、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還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上海、南京等淪陷區城市和重慶,甚至香港、東南亞的華僑社團也能看到《江淮日報》。
當時,我任發行巡視員,整天在外面跑。報紙創刊不久,王闌西就交給了我一個任務,那就是設法將劉少奇題寫的報頭原樣放大,刷到鹽城周圍的一些城鎮去,以擴大報紙的影響。我記起讀私塾時曾經看到先生用畫方格的辦法臨摹大字,于是,也就照葫蘆畫瓢地試了一番,放大后的效果不錯。我用幾張舊報紙加糨糊做成硬殼,再用剪刀挖去臨摹放大后的字,造好“模具”。利用外出發行巡視的機會,我帶著一個勤務員,提著用白灰水調制的顏料,像寫抗日標語那樣,把放大了的“江淮日報”這四個大字刷到了鹽城周邊的東溝、李堡等地的墻上。
1942年到1943年,我在新四軍政治部參加了“整風”學習。記得有一次上級在傳達“反對黨八股”時說,毛主席對傳統漢字中把“工”字的那一豎拐了個彎,把“人”字那一捺加了三撇很是反感,認為這是知識分子故意寫得讓老百姓看不懂……大概是曾經反復臨摹和放大劉少奇題字的緣故,我對“江淮日報”這四個字特別熟悉,以至于馬上聯想到劉少奇寫的“江”字中的那一豎的確拐了個彎。不過,對毛主席的這個批評,我當時卻不以為然,覺得劉政委寫的那個字也很好看。那時,黨內和軍內還遠沒有形成后來變得十分嚴重的個人崇拜,對領導人更多的是尊敬,而不是崇拜。所以,年輕的我很自然地就“不以為然”了。
穿長衫的陳軍長
一天清晨,我還沒起床,就聽到院子里有人在乒乒乓乓地打籃球。起來一看,原來是穿著藍布長衫的陳毅軍長正在和報社電臺值夜班還沒休息的同志們打籃球,邊上站著個警衛員。
提起陳毅軍長穿長衫,當時曾有過不少議論。按理說,新四軍軍長當然應該穿軍裝,可是,陳軍長卻常常穿著一件藍布長衫。于是,很多“文化人”(那時對知識分子的稱呼)和當地士紳便將此舉理解為共產黨“禮賢下士,平易近人”,一時傳為美談——這也許恰恰是陳軍長在統戰方面的高明之處吧。
每天兩頓飯的三師
1941年7月,日軍對我鹽阜根據地大舉掃蕩上級要求精簡機關,《江淮日報》停刊。截止到7月22日,《江淮日報》僅出版了八個月。報社人員被分散調往各部隊和鹽阜區,我和部分同志調到了新四軍三師。據說是黃克誠師長向華中局提出,希望要些“文化人”來加強部隊建設。三師是“皖南事變”后由八路軍115師南下的五縱隊改編而成。我對這支部隊最初的印象是,這些來自北方的指戰員軍容嚴整,清一色的“漢陽造”,比新四軍一些老部隊的裝備還好。
我分配在師政治部,主任是吳法憲,江西人,個子不高,剃個光頭,很平易近人。他經常和我們這些年輕人一起打排球,不時被擠得跌跌撞撞,也不生氣,接著打。不過,讓我這個南方人很難適應的是,三師一直按照北方八路軍的習慣,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太陽老高了還不開飯,傍晚天還沒黑,肚子就咕咕叫了,實在吃不消。
新四軍政治部的三位主任
1941年1月重建新四軍軍部,中央宣布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此前,我在江北軍政干校學習時,時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子恢常給我們上課。雖然他的福建話不好懂,也不用講稿,但他沒有大話套話,生動平實,娓娓道來,我們愛聽他講課。記得1940年盛夏的一天,他上黨課,講十年內戰(即后來所稱的“土地革命戰爭”),除午飯午休,講了一整天。他搖著芭蕉扇滔滔不絕,學員們聽得興致勃勃,那情景至今難忘。后來,我畢業分配到了江北政治部,主任正是鄧子恢。不過,重建軍部后,鄧子恢一直留在淮北的四師,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