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8年退休時,在廣西昭平縣從事了43年的農村基層工作,親身經歷了公社化、大煉鋼鐵,吃夠了極“左”的苦頭。
1958年3月14日,在一片鑼鼓聲中,廣西昭平縣10個區成立了10個人民公社,全縣5.4萬戶農民一起入社。
人民公社一成立便大刮“共產風”,把農民所有的土地、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全部入社,社員的自留地、零星果樹、家畜等收歸社有,甚至連鍋頭、碗筷都歸公,大辦公共食堂,一切資源和勞力由公社統一調配,統一指揮,統一使用,而且實行“政社合一”,隨意無償調撥物資,農民成了真正的無產者。
1958年3月24日,昭平縣10個人民公社又合并為上游、東方紅、躍進、五將等六個大公社。全縣成立總社,共308個大隊,3086個生產隊。
全縣辦了218個公共食堂,實行吃飯不要錢。大家同聲歌唱:“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里馬,唱歌要唱躍進歌,聽話要聽黨的話。”那時干部和群眾絕對服從共產黨的領導,一切行動聽指揮,按軍事化組織,戰斗化行動,用大兵團作戰的方法指揮生產。公社黨委書記一聲令下,要社員在高山頂上種玉米,寒冬臘月種木薯,大寒季節浸播谷種,挖田三尺搞深耕,挑沙擔泥進田改良土壤,辦萬頭豬場等等,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苦干、盲干、拼命干,做了許多蠢事,大家有苦難言,恐懼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