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住房擁有率是多少?這或許是近期眾多國人爭論的焦點。近日,浙江大學不動產投資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與《小康》雜志聯(lián)合發(fā)布《中國居住小康指數》報告,公布了此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居住小康指數”之“中國城市居民居住情況調查”情況。
據悉,此次調查涉及4個一線城市、2個直轄市、26個省會城市和8個重點城市,共計40個城市。報告顯示,有21.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買房,65.4%的受訪者擁有一套住房,10.9%的受訪者擁有兩套住房,2.0%的受訪者擁有三套住房,0.3%的受訪者擁有四套住房。
在40個城市排名中,居民擁有住房比率為90.1%的長沙位居榜單榜首。成都以73.6%排名第36位,而上海以67.9%的比率排名40個城市末位。
記者梳理數據發(fā)現(xiàn),廣州、北京、深圳和上海四個一線城市住房擁有比率排名40個城市的最后四位,北京則以70.7%的比率排名倒數第三。
除此之外,經濟較為發(fā)達的省會或者重點城市,如杭州、南京、寧波、青島、廈門,其住房擁有比率并不是特別高,其位置大都靠后。
調查還顯示,自2009年以來,超過七成國人購買了住房,其中用于滿足剛性需求的占總比例六成以上。
相關專家表示,住房擁有率低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有很多廉租房、公租房沒有納入統(tǒng)計中,嚴格地講,用銀行貸款買來的房子不算自有住房,只有還清貸款了,房子產權才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