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廣西河池市宜州市環保部門發現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內出現死魚現象,隨即調查發現,龍江河宜州拉浪碼頭前200米水質鎘含量超標。這起鎘污染事件直接危及下游沿岸群眾飲水問題。面對這一緊急情況,當地政府緊急處置,全力應對,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附近居民飲水安全。那么,鎘污染對人體到底有多大危害呢?
人體內也有鎘
鎘是重金屬中的一種,它一直穩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1817年,德國人斯特羅邁厄最先從不純的氧化鋅中分離出來,從此鎘成為金屬家族中的一員。
日常生活中,鎘隨處可見,塑膠、電鍍金屬外殼、顏料、油漆、染料、電池,還有核子反應爐的原件,都可見到鎘的身影。
人體內也有鎘這種物質,其中肝、腎臟所含的鎘約占體內鎘總量的60%。據估計,40-60歲的正常人,體內含鎘總量約30mg,分布于腎、肝、肺、胰、甲狀腺、睪丸、毛發等處。器官組織中鎘的含量,因地區、環境污染情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并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鎘非人體必需品
雖然鎘存在于人體內,但鎘并不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相反的,它是一個潛在的大殺手。
鎘及其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毒性,被鎘污染的空氣和食物對人體危害嚴重。鎘超標聚集人體會導致鎘中毒,造成結締組織損傷、生殖系統功能障礙、腎損傷、致畸和致癌。最新研究成果還表明,鎘能引發人類乳腺癌。1912年,日本富士山地區煉鋅的金屬公司已經開始發生鎘污染,曾出現“痛痛病”,直到40多年后,鎘中毒患者才得以確診。所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勞動衛生重金屬委員會把鎘列為重點研究的環境污染物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則將其作為優先研究的食物污染物源,歐盟將鎘列為高危害有毒物質和可致癌物質并予以規管。美國環境保護署限制鎘排入湖、河、棄置場和農田,并禁止殺蟲劑中含有鎘。
鎘中毒危害大
鎘中毒有急性、慢性中毒之分。
經口、鼻攝入鎘可產生急性中毒。吸入含鎘氣體可致呼吸道癥狀,經口攝入鎘可致肝、腎不良反應。用鍍鎘的器皿調制或存放酸性食物及飲料,可使飲食中含鎘,誤食后引起急性鎘中毒。中毒潛伏期短,通常經10~20分鐘后,即可發生咽痛、咳嗽、胸悶、氣短、頭暈、惡心、全身酸痛、無力、發熱等癥狀,嚴重者伴有眩暈、大汗、虛脫、上肢感覺遲鈍,可出現中毒性肺水腫或化學性肺炎,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胸痛,咯出大量泡沫血色痰,甚至出現抽搐、休克,嚴重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長期攝入鎘可產生慢性中毒,引起腎臟損害。如果能及時發現鎘中毒并治療,一般需經3~5天可恢復。
回收電池減少鎘污染
預防鎘中毒,首先就要保護環境,防止鎘污染空氣、土壤、水源;其次要防止鎘及其化合物污染食物和食物容器,不要用鍍鎘容器貯藏酸性食物;第三要控制煙草,因為煙草也富集鎘,煙霧中一半的鎘被吸入,長期吸煙就可蓄積鎘而危害健康。
尤其要強調的一點是要盡量使用環保電池。使用含鎘電池后應集中回收,不要隨便丟掉,以免造成污染。有統計數據表明,一節1號電池若被扔在土地里,就會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一節小小的紐扣電池,若被扔進水里,就可污染600噸水,這就相當于一個人一生要飲用的水。
嚼掉壓力
高定國
像不少運動員一樣,很多人有壓力的時候會嚼口香糖。實際上,一周中最需要嚼口香糖減壓的時間是在星期一。
我們近期開展的一項針對“微博情緒”的調研結果顯示,周一是白領們一周中壓力最大的一天。在一周當中,周末的負性情緒主要來源于對下周壓力的預期,并開始累積。星期一延續了周末開始形成的壓力,負性情緒在全周當中達到頂峰,并在工作日開始后逐漸下降,在周四達到最低點。因此,對于普通的上班族,周一無疑是一周之中最需要減壓的時間段。
現代人要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在緊張時段采取簡單易行的方式來放松心情,比如做做運動、聽聽音樂、嚼嚼口香糖等。
研究顯示,咀嚼口香糖可引起α腦波增強,而α腦波的減弱與緊張焦慮情緒密切相關,由此可推導出咀嚼可使心情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