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女士今年30歲,是一名食品加工廠的普通工人。一天,在工廠搬抬重物時,蘇女士覺得腰“咯噔”扭了一下,隨即腰部疼痛難忍,甚至無法直起腰來。周圍同事趕緊撥通電話向“120”求救。
年輕的急診醫生馬上安排蘇女士做腰椎CT檢查,結果顯示腰椎間盤有一段膨出,遂請脊柱外科會診。會診醫生仔細看片并詢問病史,再檢查發現蘇女士腰部活動受限,按壓時很痛,腰椎輕微側彎,經綜合判斷確診為腰椎小關節紊亂癥。
接著,會診醫生讓蘇女士睡到到床上去,只聽“咯噔”一聲后,醫生便自信地讓她試著起床活動活動。蘇女士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錯了,當再次確認后,她才滿心疑惑地雙手扶床,慢慢地一點點地直起了腰。
可是,奇跡發生了!當蘇女士雙腳踏實地踩在地面上,將腰挺直起來時,她的腰痛竟然完全消失了,腰部活動也不痛了!蘇女士欣喜若狂,連連夸贊會診醫生“會變魔法”、“真神了”。之后,醫生又囑咐她回家臥床休息三天,佩戴腰圍兩周,并給她開了些止痛藥和肌肉松弛藥,讓她腰痛發作時服用。
就這樣,蘇女士突如其來的腰痛就奇跡般地好了!
來匆匆:大多由閃腰引起
這是怎么回事呢?要解釋這戲劇性的腰痛是如何引起,又是如何終止的,首先當然要了解會診醫生所診斷的腰椎小關節紊亂癥了。
醫學上說,腰椎后方的小關節屬于微動關節,腰椎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轉都需靠椎間關節活動來實現。而當人體腰部因不正確姿勢及突然閃挫,致腰肌不協調收縮,使腰椎后側小關節錯位,松弛的滑膜嵌頓在關節縫隙中時,就可能造成腰部疼痛,一動就痛,這就是所謂的腰椎小關節紊亂癥了。簡單來說,腰椎小關節紊亂,就是腰椎后方的小關節突然錯(移)位和滑膜嵌頓了。
該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外力所致損傷,多屬“急性腰扭傷”范疇,患者常一不小心就“閃腰”犯痛了。輕則出現局限性腰部隱痛或脹痛,重則可能突發劇烈腰痛,腰部或只能保持于某一特定位置,咳嗽、噴嚏、深呼吸、大小便等均可使疼痛加重。也有少數慢性發病者(病程超過1個月),并無明顯外傷史,可由一些不經意的腰部活動、扭傷、勞損累積等引發,導致腰骶部鈍痛、脹痛不適等。腰椎曲度變直、腰椎退行性變的中年人,腰椎椎間關節穩定性下降,更容易產生椎間關節橫向移位,在勞累、腰部受涼后更易發病。
這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合理“用腰”,把需要大幅度彎腰才能完成的動作改為雙側膝關節屈曲下蹲的姿勢完成,而對掃地、拖地等必須半彎腰的動作要注意不要維持該姿勢過久,要記得及時伸懶腰,使腰部肌肉放松。患有腰肌勞損的患者,可對腰部進行熱敷,每天2~3次,每次約20分鐘。日常休息時我們可進行羽毛球、游泳、引體向上等運動,加強腰背肌肉鍛煉,從而有效預防腰椎小關節紊亂癥的發病。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該癥在關節錯位的同時,也損傷了附近的肌腱,故其癥狀常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類似,但通過腰椎X光、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可加以區別。
去匆匆:全賴神奇手法復位
至于,為何腰痛能迅速解除,這就要歸功于獨特的手法復法,使錯位的小關節瞬間恢復,癥結去除,疼痛自然就消失無蹤了。
而對于手法復位后仍有腰痛或腰部活動障礙,或同時兼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者,則應進一步做腰椎核磁共振(MKI)檢查,以明確診斷,進而改進治療方案。
生吃枸杞價更高
張健
很多人喜歡用枸杞子泡水、煲湯或煮粥,但實際上,由于受水溫、浸泡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只有部分枸杞子中的有用成分能釋放到水或湯中。而且,枸杞多糖是一種蛋白多糖,若用水煮加熱提取,會使其變性而導致藥效降低。因此,從食用方法上來說,直接嚼吃枸杞子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會更加充分,更有利于發揮其保健效果。但嚼食時要注意,進食的數量不宜太多,否則容易滋補過度,反而不利。比如,每天直接嚼食一般不超過20克(相當于100顆),若想起到治療的作用,則每天可以吃30克,但要分次吃,每次約5~10克。若是用于泡水或煲湯,也不妨把它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