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當家”終身受益
理財方面的教育應該開始得越早越好。新澤西銀行的創始人法爾瓦諾在他的獨子8歲時,就開始教他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學教育基金。這聽起來可能有些遙遠,但不幸的是,在孩子15歲時,父親便撒手人寰。“父親教給我很多規律與法則”小法爾瓦諾說。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獨立處理家族的財務事宜。
許多人有不好經歷的人都會向富人建議:不要讓孩子們知道將要繼承的財產數額。喬布夫婦卻不這樣想。“我們的兩個孩子都各自有一個信托基金。”喬布鼓勵孩子們參與市場投資,他女兒在16歲時就從父母那里得到4000美元用于投資。父母為她介紹了一個可信賴的投資顧問,并且將投資決定權交給女兒。“她現在已經有一筆大多數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證券投資組合了。”
帕特里克朗的大兒子瑞安要求在他12歲生日時得到一臺割草機作為生日禮物,這很奇怪,13歲的孩子不是更應該想要一些花俏的東西么?但他妻子爽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到那年夏末,瑞安已經靠替人割草賺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之后建議他用這些錢做點投資,于是他決定購買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對股市產生了興趣。還很幸運地賺了些錢。當瑞安9歲的弟弟看見哥哥在10天內賺了80美元后,也興奮地做起了股票買賣。
住在紐約的勞拉舒爾茨說,13歲的兒子最喜歡的餐廳是麥當勞,并對它始終如一。“這看起來是件壞事不是么?但他7歲那年,我開始送他一股麥當勞股票,以后逐年增加。每次麥當勞公司的年報寄至時,他都會仔細閱讀;每次去附近的麥當勞用餐時,他也要認真考察一番。這些股票不像過完節就扔掉的玩具,從中得到的經驗將伴隨他一生。”
利用互聯網給孩子一些投資的意識,是蓋瑞古川的想法。不久前,蓋瑞收到了很多皮卡丘的貼紙卡片——因為他持有卡片制造商的股票。于是,他一本正經地告訴兩個女兒:“皮卡丘卡片現在賣得可火了,這個消息千真萬確。”9歲的愛麗斯和7歲的凱莉竟脫口而出:“爸爸,那我們把它都賣了吧。”此后的幾個月里,兩個孩子在網站上拍賣了這些卡片,一路競價到2000美元才脫手,給她們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經濟課。
不妨借鑒“猶太式”的財商教育
以猶太人的財商教育為例,全球經濟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投資家索羅斯、紐約市市長、彭博通訊社創辦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時候接受了“猶太式”的財商教育——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自由的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后,你可以玩的時間更長,玩更昂貴的玩具。
3歲對于兒童性格形成以及身心發展是極為重要的階段。3歲也是對兒童實施財商教育的重要啟蒙年齡,而且每個年齡段都應該學會不同的理財知識。
兒童財商教育是一項極為細致和龐大的系統工程,社會、學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強調內容的故事性和實用性,從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導兒童親身體驗、觀察和認識金錢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各種作用,喚起兒童的好奇心以激發他們對理財的興趣和熱情,以小見大、由淺及深。同時也要大膽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讓他們在家庭財務中擁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學會解決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發兒童的理財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壓歲錢和零用錢為切入點,逐步在實踐中擴充理財知識。
如果是以孩子為決策主體、以讓孩子實踐體驗為目的,則應遵循簡單、安全的原則,如開立兒童賬戶、定期存款、教育儲蓄、國債等等;如果是以籌劃孩子教育金或成長費用為目的,則應以家長作為決策主體,產品選擇上應適度加入銀行理財、基金、保險等更為多元化的投資理財工具,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全程參與,并讓他們在過程中了解一些簡單原理和概念。
兒童財商教育的一般過程:
3歲:應學會識別硬幣;
4歲:學會用硬幣買簡單商品;
5歲:知道管理少量零花錢,知道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
6歲:會識別大面額紙幣,知道簡單的零錢找換;
7歲:懂得閱讀價格標簽并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保證找回的錢數正確無誤;
8歲:知道估算所要購買商品的總成本;知道節約以應對近一個月內的需要,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
9歲:知道訂立簡單的每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
10歲:知道每周儲蓄小筆錢以在必要時購買較貴的商品,懂得閱讀商業廣告;
11歲:知道進行較長期的銀行儲蓄,包括儲種、利率,學會計算利息,知道復利的原理;
12歲:知道明智投資的價值,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并知道錢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13~15歲:可嘗試一些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知道如何進行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
16~17歲:要學習一些宏觀經濟基礎知識,學會關注全球市場信息,了解簡單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互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