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特點入手,結合“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對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雙元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日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是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學歷教育與技能培養高度融合,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成人高等職業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一、“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
“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就是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改革成果,從企業的前沿需求出發,通過全面的校企合作,探索并建立一條旨在提高企業在職職工整體素質,從中低層次技能型人才向高技能人才轉化、并具有高等學歷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新途徑,培養一批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高學歷實用人才。
相對于學校制高等職業教育,“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有如下特點:一是學員具有雙重身份。接受繼續教育的對象來源于某一企業,并參加全國成人高考擇優錄取后為學院成人大專班學生。二是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專業內容明確。既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專科要求,又符合企業實際需求。三是辦學模式具有靈活性,教學手段多樣化。培訓時間、地點以及授課的形式均可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由校企雙方代表直接商定。四是校企雙方具有雙贏性。企業批量享受高校的教育資源,投入少、效益好;高校一次投入、批量加工,社會效益好,也獲取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二、“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的實踐嘗試
我校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改革教學方法,進行了“超市式、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嘗試。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逐步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一)創新教學模式
1.以實踐定目標
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是現代社會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跨崗位、跨職業的能力;具有自我學習、不斷開發自身潛力的能力;具有不斷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等。因此,“雙元制”成人高技能人才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訓練,不僅注重培養獲取專業知識、應用知識、創新知識等基本從業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具有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評價的能力。
2.以需求定計劃
在專業設置方面,學院組織相關領導、骨干教師,深入行業協會、企業,積極與有關領導、技術人員溝通、咨詢、論證,依托企業生產車間為實訓平臺,并根據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原則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專業設置三原則——企業需求原則、相對穩定原則、廣泛適應原則,以此來設置教學、培訓計劃。
3.以生產定課程
根據學員職業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靈活確定相關理論教學和培訓項目,課程設計著眼點放在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的補充學習、更新優化課程結構上,以制訂靈活可變的模塊化的動態教學方案。學生還可通過自學、討論、實踐等方式取得模塊學分。
4.以學員定教育
“超市式、模塊化”教育方式能為因某些原因不能聽課的學生提供了延長學習時間的可能。在實踐中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開設假日班、周末班、業余班,采取階段性集中授課等形式以及遠程教育實施教學。采用“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員綜合職業能力,且能及時根據市場要求調整活動模塊,做到了人才培養的“產銷對路”。這種“模塊化”教學,填補了學員原先理論知識的不足,拓寬了專業口徑,達到了預期的培養目標。
(二)轉變教與學的關系
“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以學員為主體的思想。其中理論教學由傳統的講授法向啟發式、討論法、小組學習法等轉變;實訓教學則由傳統的培訓法向項目法、引導法、項目應用法等學習法過渡。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而是指導者與咨詢者這種教學思想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為企業職工的成才創造了一條新路。
(三)探索考試與測評
在“雙元制”成人教育的考核中規定:“雙元制”成人大專班學員畢業時必須三項考核成績達標:即理論考試、技能考評、畢業論文設計。專業理論考試由學院出卷和實施,采用閉卷考試形式。技能考試由學院和企業技術部門共同考核實施,考核方法靈活多樣,
如操作、排障、作品、實訓報考、創造性設計等。評價方式有學院教師評價,企業相關的技術部門鑒定,還有學生自評和互評。論文課題以崗位操作中的故障、問題等為課題,讓學生進行論文寫作,論文交由學校和行業協會或企業技術部門共同評價。動態的考評機制伴隨著教學的全過程,以考評促教學,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
三、當前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雙元制”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還是個新生事物,目前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1)如“雙元制”校企合作中高技能人才培養制度不夠健全,機制不夠靈活,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的關于“雙元制”學歷、資格考評的成文規定。(2)評價標準體系各部門關聯度不夠,專業培養目標的設計與職業需求高度關聯度存在制約因素,教育形式、教育方法與培養目標關聯度不夠。(3)企業缺乏對“雙元制”模式的深度層次上的認識。隨意更改一些必修課程使學校在教學上處于相對被動狀態。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步伐,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劉翔.對我國當前繼續教育的幾點思考[J].繼續教育,2005.
[2]魯靖國.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模式研究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7.
[3]劉興國,張守全.模塊學分制的構建實施[J].中國培訓,2004.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