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教學的內涵
探究教學(或稱探究學習)作為一種與知識授受教育相對應的教學方式,把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和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統一起來,在“實踐—討論—總結”的過程中,把“知識—技能—能力”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得到提高。探究教學在英、美等國受到廣泛重視。甚至有人說如果非要用一詞來描述30年來美國科學教育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的,這個詞一定是“探究”。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在這里探究是指學生用自己獲取知識,領悟科學家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學方法以及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想象、進行實驗、交流等。從這里不僅看出:探究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學科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從而培養出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探究教學在國內外的發展
1620年英國大學者培根,提出了把科學主要看作是“探究程序和方法”的觀念。此后許多學者在教學中都注重激發和維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改進和豐富學生的探究思維,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并實踐“做中學”,認為個體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嘗試、改造必須去“做”,因為經驗都是由做得來的。這一思想對探究教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美國推出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強調“學生的中心環節就是探究”,并對探究提出了一系列標準。
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鋼琴主課,教師要求學生第一次來上課時,要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技術上也要基本解決,要求學生背著演奏,并要達到相當水平,教師課上只做一些原則性的指導,講得精練、扼要、富于啟發性。學生在鋼琴課上經常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教授討論。在共同課上,更經常會有學生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問題和疑義,教師不但很愿意根據學生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還特別注意、支持和肯定學生經過探究認真思考得到的見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周廣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法國著名鋼琴家、指揮家柯托也是這樣教學生的。
在我國探究思想的最早萌芽可追溯到孔子,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界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我國在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法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尤其是我國培養的人才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上的巨大缺陷。為改變這種狀況促使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1999年我國頒布了《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素質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啟動了“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驗”,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開展了探究教學研究。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才明確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的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001年12月再次強調“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至此探究教學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在我國被正式確立,各地區開始了探究教學實驗。
近幾年來各類教育雜志教學應用指導,但大部分文章還屬經驗總結型,利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對探究教學進行實驗研究的比較少,尤其是在師范院校鋼琴教學中進行探究教育實驗研究的尚未見報道。
三、探究教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
鋼琴教學是一門包含的內容、涉及的方面非常廣的具有高度性、技術性、科學性的課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作為鋼琴教師為學生授課,目的是使學生逐步獲得獨立學習工作,獨立進行藝術創作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教學,為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打下扎實的基礎。浩瀚的鋼琴文獻凝聚著古今中外深邃的藝術思維和豐富的情感,要演奏好這些作品,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彈奏技術,更要求對作品、作曲家、歷史背景、風格特征等有深入的了解。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過多地包辦代替,不僅使學生養成了依賴思想,還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從獲取知識的兩個來源上分析,也說明鋼琴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去向書本求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應真正喚起學生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樂曲的同時,看各種音樂書籍,諸如作曲家傳記、著名演奏家傳記、著名演奏家介紹,作品分析,音樂評論,鋼琴演奏理論等書籍,聽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包括廣泛的鋼琴作品以及其他作品,諸如歌劇、交響樂、室內樂、聲樂、管弦樂、獨奏、重奏等,只要有可能,盡量多看多聽,以求音樂修養和素質的提高,并能在理論上更好、更準確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圖,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再現作品。
在鋼琴教學中每周的兩節課應安排為一節一對一小課,一節小組觀摩課,在一對一的個別課中運用探究教學,探究教學就是教師要求學生在學一首新曲子之前,要先交一份有關作曲家和作品的風格及創造背景材料,用布置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去探究。學生就必須結合學習的樂曲,看有關的資料、書籍,聽音響資料而不是等老師來講,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對作品、作曲家、歷史背景、風格特征等有了深入的理解,人中找出準確的音樂形象和恰當的表現手法的依據,教師則根據情況指導學生深入下去。學生通過探究的過程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印象往往是最深的印象,在記憶中是牢固的。
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
①要愛護和誘發學生在藝術上的獨立創造精神;
②在藝術創造面前教師既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又和學生是平等的。它有利于避免教師束縛學生的獨創性;
③藝術表現的手法,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師生間平等的探討,恰恰會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
在探究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通過探究學習過程對作品的理解及自己獨特的想法、意圖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發現了學生的想法和意圖時,要正確理解和處理。
學生的想法、意圖如果都很好,很有說服力,教師對此要給予充分肯定(盡管有時可能與教師原來的考慮并不完全一致),保留學生自己的思考,發揮學生的個性演奏。
與以往的教學相比,探究教學使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表現音樂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再現作品。鋼琴教學決不應是按照教師本人的模式來塑造學生。教學的成敗在于能否培養學生自己的創造力。而音樂創造的秘密首先需要有學生自己對音樂的審美體驗。探究教學正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把音樂融匯在自己的感情中,而不是照貓畫虎地完成各種各樣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自己的音樂體驗匯成富有個性的表現力。
探究教學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加了藝術修養,開發了創新能力。通過在鋼琴教學中的實踐常常體會到探究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