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不僅可以教授學生文化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材中古往今來的名人為后人樹立了鮮明的榜樣。老師應借助課堂引導學生,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育意義的飛躍。
關鍵詞:高中;人生觀;語文課堂;名人榜樣
語文課堂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十五六歲的高中生在接受了10年小學、初中的學校教育之后,已從懵懂無知的頑童逐漸走向成熟。在他們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人生觀教育無疑起了引導性的作用。
高中生正如八九點鐘的太陽,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他們喜歡時尚、新潮,追求張揚的個性,他們愛玩、愛鬧、愛運動,很少會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人生。怎樣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我們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尤其要關注的問題。
在上《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們去反復品讀課文,然后補充介紹了作者史鐵生更多的不幸遭遇:21歲時候雙腿癱瘓。1981年,患嚴重的腎病。1998年開始做透析。于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時,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享年五十九歲。”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打擊。當學生們開始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時,原本喧鬧的課堂慢慢沉寂了下來。就連班里平時最愛調皮嬉笑的2個男生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果人生真的遭遇了巨大的打擊,我們該怎么辦?是選擇逃避做懦夫,還是勇敢面對,做生活的強者?文中的史鐵生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遭遇挫折暫時的痛苦,彷徨在所難免,可“死是一個必然要降臨的節日,接下來,是考慮如何生的問題。”作者也曾想,以死來擺脫命運的折磨,可在地壇這個貌似荒蕪卻充滿無限生機的地方經過長期徘徊思考之后,毅然選擇了更好地活下去。如今的高中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家里的遠近親戚都把自己當成心肝寶貝來呵護。那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太子公主,平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一旦風雨來臨,只會選擇逃避。更有甚者,以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等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以至于不斷出現令家長、老師和全社會都難以理解的惡性事件,實在令人哀嘆、惋惜。我想,如果在這時,老師能及時、適當地給予孩子們正確的引導,或許可以減少很多不幸的發生。
再比如說我們在學習《海倫·凱勒》一文時,學生的想象是建立在自身的原有經驗基礎上的,他們沒有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痛苦生活經歷。缺乏對盲文和他學習方式的感性認識,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特定的生活場景、學習情境。如讓學生蒙著雙眼嘗試在教室里走一圈。孩子們在體驗時跌跌撞撞、舉步維艱。一點點的時間就那么難熬,何況是一直處于黑暗中的盲人。學生們很快就更深入地體會到了盲人生活的艱辛,也更懂得了如何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
班里有些學生是農村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對孩子的關愛與交流很少,生活條件也無法與其他城里孩子相比。其中的一些同學就覺得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為何沒讓他降生在有錢有地位的家庭,甚至采取自暴自棄的方式來放棄自己、折磨家人。他在讀了這篇課文之后,似乎意識到自己想法的稚嫩與可笑。這些他們自認為的坎坷與史鐵生的遭遇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人的出生無法選擇,可人生的活法卻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去改變。學完這篇課文,很多孩子變得寬容起來,變得振作起來,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開始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努力起來。他們不再叛逆、不再墮落、不再徘徊,他們知道史鐵生可以“身殘志堅”獲得成功,我們作為健康活潑的高中生更可以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去實現自己人生的輝煌。他們也學會了如何感恩,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珍惜,而不是要求更多。
高中語文課堂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教授與傳播,我覺得更多的是情感與人生觀的教育。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也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偉大的精神境界。遭遇再大的挫折,我們都可以勇敢去面對,去堅強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古往今來這么多的仁人志士歷經磨難卻忍辱負重,創造出了偉大的貢獻,給世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榜樣。
高中語文課堂除了教會學生如何去解決知識難題,去從容面對高考外,我覺得更應該提供給學生更多更廣的思考與想象的空間。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語文課本上古往今來的名人事跡來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完全可以讓學生從作品中去體會、感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做一人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去實現我們高中語文課堂對學生人生觀教育更重大意義的飛躍!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師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