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大連海洋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類課程設置為例,探索當前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類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方案,通過重新構建建筑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內容重點、知識模塊的比例和支撐關系、調整考核體系等改革手段優化教學,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教學改革
建筑是關于建造的藝術?,F代建筑的創作離不開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的緊密合作。當建筑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很難將技術和藝術剝離開。一方面,建筑藝術語言要符合建造技術的規律,建筑藝術的實現以技術為依托;另一方面,現代觀念認為技術的極致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的關系以及兩者的合作方式有時候很難簡單界定。對這兩者關系的回顧與研究有助于雙方增加了解,擺正各自在設計合作中的位置,更好的創作建筑。本人多年從事建筑工程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感到建筑專業與結構專業之間的合作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設計成果的優劣。要想改善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的關系以及兩者的合作方式,應該深入到學院教育的體系之中,從觀念到專業知識體系,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逐一調整,力爭優化本科教學。
一、現狀分析及問題的提出
目前,大連海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開設的建筑學類課程有《建筑制圖》《房屋建筑學》《建筑美術基礎》《建筑裝飾與裝修》《建筑陰影透視》《計算機CAD技術》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在課程開設的時間段,在彼此的支撐關系上都缺少關聯性,使得各自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缺少相互滲透??疾炱渌盒5慕ㄖW專業得知,這些課程的關系是由《建筑設計基礎》課程來統籌和協調。學生建筑設計的能力方能反應出他們對其他建筑類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而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沒有開設諸如《建筑設計基礎》這樣的龍頭課程,因此各門課程的內容就顯得很松散。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涉及建筑設計,它決定學生整個畢業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們沒有相關的課程,缺少“建筑設計基礎”的鋪墊,卻需要“建筑設計”的成果,很多學生無所適從。再者,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周期是15周。其中,建筑設計環節為4~5周,而我校學生對于建筑設計知識的嚴重缺乏,結果耗費很長時間設計的方案仍然不可行。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環節上的失誤和遺憾。而至于在設計中讓學生將技術和藝術巧妙的融為一體,將建筑和結構合而為一時表現出完美品質就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們應該迅速行動起來,改革教學體系和內容。
二、改革措施
1.建立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知識模塊
通過調查研究,深入建筑工地,整理目前實際建筑設計及施工領域中,結構專業在建筑學專業領域中所暴露的理論知識的薄弱環節。分析這些內容和數據,篩選出應該在學院教學環節中可以和應該解決的模塊,通過論證,納入到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調整的范疇,從而打造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這樣會從整體上支撐土木專業知識體系的建構,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有利于拓寬和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論素養。
2.完善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學知識的內容體系
首先,走入社會,分析教材。梳理各門課程是否存在內容交叉、內容重復、知識點遺漏等問題,通過整合和改革優化教學資源。其次,研究同一課程群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構建相互支撐關系,加深和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再次,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規范考核內容。在具體課程設置上可以考慮:
(1)增加課時數:如《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內容上,大綱的要求建筑平、立、剖面的設計只有四課時的內容,而畢業設計環節需要學生設計一個諸如中小學校的項目,顯然四課時不足。
(2)調整教學內容:如《建筑制圖》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建筑制圖,而結構制圖的內容屬于真空地帶,所以在畢業設計環節中,學生結構圖的表達錯誤和漏洞很多,故內容有待調整。
(3)增加實踐環節:如《建筑美術基礎》課程沒有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建筑設計能力全憑理論式教學。因此學生所有的畢業設計中建筑立面的設計和平面設計都失去了對應的構造關系,更無從談起建筑美學的考量。這些充分暴露了教學環節的不足和缺失。
3.促進教師間的交流,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業務水平
信息和知識是當前的時代主題,以往教師自己在家“啃書本”的備課模式被網絡時代所拋棄。信息化時代,一個人身單力薄,很難完成復雜的工作。通過交流知識、交流研究方法和途徑、交流研究的成果,教師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完善和與時俱進,學生對于建筑知識的掌握才會更加系統和全面。從而在相關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環節中,建筑設計的綜合表達能力才能有所加強,為以后在專業領域和跨專業領域的合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永燦,吳發紅.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建筑,2008,34(3):214-215.
[2]馬芹水.改革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培養創新能力的高索質人才[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3):89-91.
[3]李興剛.城市與建筑[J].建筑學報,1999(1).
(作者單位 大連海洋大學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