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學習孔子在現代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提供了深遠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孔子;孔子精神;孔子的人格魅力
2011年9月28日,孔子誕辰2562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打開音響,如夢如幻的音樂帶著我穿越時空,去山東曲阜參加一場非常隆重的祭孔大典。在高雅的樂曲聲中,孔廟的大成門及大成殿各門緩緩地打開,銅像、古柏、大殿逐一展示在我的面前,那帶著濃厚儒家文化特色的歌舞仿佛在向我述說著千古中華歷史文明。
在孔廟的大成殿前,是杏壇所在地。相傳此處是孔子講學之處。于是,“杏壇”成為教育圣地的代名詞。參加完祭孔大典,我在杏壇坐下,陷入了沉思……作為一名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著太多的酸甜苦辣。剛投身教育時,我彷徨;收入比不上其他行業,我失落;面對調皮的學生,我無奈;職稱沒有著落,我焦慮;講了一堂好課,我快樂;教師節學生表達心意,我感動……可是現在面對十年如一日的三尺講臺,我似乎有點懈怠了。面對孔子,我是渺小的。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雖然他在政治上沒什么大作為,但他對教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被稱為“萬世師表”,是廣大教師的學習榜樣。今天,我離孔子是那么的近,親愛的孔夫子,你能給我什么教誨呢?朦朧中,我聽到了孔子的肺腑之言:“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哦,這是孔子62歲時對自己的評價。那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在晚年收徒講學,一心投身教育事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我思索著這句話,若有所悟。當前,教育工作面臨許多的挑戰,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望。面對困難和挑戰怎么辦?沒有一股子發奮的精神是不行的。對教材、教法我們要發奮鉆研,對班級管理我們要知難而上,把教育工作作為一生的事業,一定能在里面找到無窮的快樂。我釋然開懷,想起孔子的更多教誨。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道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雖然孔子也求富貴,但他可以為道義放棄富貴。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是那么的可貴。當前,我們國家為教育投入很多,但教師的收入增長與國民經濟的增速還有差距。特別在一些貧困地區,教師的待遇還不好。我似乎聽到孔子在說,教育是一項神圣的事業,不能一味地向錢看齊。發揚安貧樂道的精神,就是讓你更加認識到身上的職責,安心于教育工作。一味地追求錢財是與教育事業背道而馳的。
徘徊于杏壇,出入于孔廟,受教于夫子,我感受到了孔子非凡的魅力,對怎樣做好一個教師有了更多的感悟。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有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當前各種知識呈幾何級迅速增長。作為一個現代性教師,應有淵博的知識、多方面的才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加強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孔子學而不厭的精神值得我學習。至于誨人不倦的精神,則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對學生沒有耐心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
孔子生性正直,他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懷著與人為善的理念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我忽然明白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呢?除了學識,他的品格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嗎?身教重于言傳,教師應磨礪自己的品格,盡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
在教育實踐上孔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教育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好的學習態度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細細體會著孔子的教育思想,對自己的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什么是有效的教育方法?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教育的本質在那里?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這些重大的命題值得我去認真思考,孔子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孔子啊,你留下的精神遺產是多么得豐富,你的言行、你的思想、你的品格無一不是我學習的榜樣。可是,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也許學不到你的萬分之一。突然,夢幻般的音樂戛然而止,一個穿越歷史時空的聲音傳來,“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我驚醒過來,這分明是孔子對我最后的忠告。我的心中泛起了波瀾。是啊,今天這個時代已經遠遠超過了孔子那個時代,在杏壇這個神圣的崗位上有多少充滿激情和抱負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著。孔子是我的先師,而他們就是我的后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許許多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閱讀孔子,讓我的思想更加深刻;學習孔子,讓我的人格得到升華。我會在教育的崗位上走得更堅定、更踏實。
(作者單位 江西省豐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