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影響語言的使用與發展。在信息化的今天,世界像一個地球村,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分析英漢委婉語,了解語言禁忌所依托的深層文化差異,可使我們在文化交際中更加得體自如地使用所學的語言。
關鍵詞:語言;文化;禁忌語
學習外語不僅要學習語言,而且要了解一種文化。對于我們來說,了解文化的同時,要著重了解對方國家的喜好和禁忌。但是由于各國文化存在共同點和相異點,因此,語言中的禁忌語也有互通和不同之處。
一、英漢語言中禁忌語的相同點
一些敏感的、不快的話題是英漢兩語中普遍的禁忌語,如說死亡、疾病、天生缺陷、年齡、體重、婚姻狀況、工資、信仰、財產、犯罪等。因此在語言交際中人們總是回避它,盡量用委婉語代之。
如說疾病,對于很熟的親戚或朋友,中國人也會委婉地說,以免讓患者或病人產生不悅情緒,對于不熟的人一般都采取避而不談的態度;英語中也有很多這方面的替代詞:如西方人用B.O.代替狐臭body odor;C.C.代替癌癥cancer;V.D.代替性病venereal disease;a slow learn 代替愚蠢的學生 a stupid student。
二、英漢語言中禁忌語的不同點
由于中西方生活環境、教育方式、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等的不同,英漢語言中也存在許多不同點,如果不加以學習,運用不當的話就會鬧出笑話,甚至影響兩國友誼及今后建交。為了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持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國際地位,學習中西方語言差異及其禁忌語是十分必要的。
如稱謂,西方直呼他人姓名是十分普遍的,我們在西方電影中常看見兒子直呼爸爸名字,或者爺爺和孫子的名字是一樣的,只是在叫爺爺時前面往往加個old,在西方很少有人稱呼爸爸的朋友uncle,他們都會在名字前加Mr.以表尊敬,這一習慣如果應用于中國則會被認為無禮,不懂禮節,在古代就是犯了大忌。古代的中國在稱謂上可以說是相當嚴格了,尤其是對于皇上的稱謂,庶民如名字里有和皇上名字相同的字,必須改名,否則格殺勿論。
總之,有些禁語猶如希臘神話中刀槍不入的大力士阿喀琉斯腳踝上的死穴一樣,怕被觸及。尤其在信息化的今天,世界像一個地球村,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分析英漢委婉語、了解語言禁忌所依托的深層文化差異,有助于我們在文化交際中更加得體地、自如地使用所學的語言。
(作者單位 遼寧省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