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對于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論述了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的意義,并就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途徑進行分析,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提供幫助。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開展;分析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是以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為主體,以審美為核心所開展的一門音樂藝術教育。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音樂教育在素質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已經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新時期,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就成為當前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進行探討,對于我國普通高校教育的長足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的意義
1.音樂教育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格魅力
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對于音樂藝術,他們理當有著良好的審美,在言談舉止間透發出一定的音樂氣質,這種氣質是內在的積淀,而非裝腔作勢所能夠達到的。
2.音樂教育利于對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語言,是極富感染力的,它能夠使人們充滿幻想和激情,將學生的情緒帶到一種升華的境界當中,促進學生形成活躍的思維,利于其創造靈感的出現。可以說,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素質培養和創造力激發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途徑
1.明確開課指導思想
長久以來,音樂教育的核心始終放在對技巧的學習上,而忽視了音樂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蘊和審美價值。作為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其需要的是以音樂來提升自身的審美,而非將音樂成為將來工作的本領。就如在欣賞《高山流水》這一中國古典琴曲時,我們不需要對其深奧復雜的專業音樂知識進行深究,而只需領略琴曲優美的旋律和節奏,感受旋律交織下優美的意境。因此,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在開課時,就應當對其指導思想進行明確,即普及音樂教育提升大學生審美情緒,促進新時期和諧校園的構建。
2.選定合適的教材內容
在音樂教材內容的選定上,應將國內外經典作為首要考慮的對象,這些作品經歷了歷史的沉淀,在歲月的歷練中依然保持了特有的魅力。如《春江花月夜》這一民族器樂合奏曲,通過琵琶、二胡、洞簫、鐘聲、鼓聲等多種樂器的相互輝映,將江南水鄉春江夜月的美麗景象形象地描繪出來,恰如一幅寫意抒情的山水畫。
3.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音樂教育教學方法上,應尊重教師的指導地位,并以師生交流、共同欣賞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傳授學生欣賞技巧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自身情緒作出妥善的調節、安慰和疏導,從而消除或削弱學生的負面情緒,擺脫不良情緒的體驗,使正面情緒得到正確合理的表達。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能夠在音樂教育教學和優美音樂的欣賞中,使自身的審美情操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強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幾點建議
1.強化音樂欣賞課
當前,普通高校均開設了音樂欣賞課,就實際情況來看,對于大學生基本音樂素質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成了音樂欣賞課的責任,雖然應該設置豐富的音樂類課程來分擔其教學壓力,但鑒于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且教育基礎較為薄弱,我們應當將音樂欣賞課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課程,注重對學生音樂傾聽興趣的激發,花大力氣來促進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2.適當開設音樂技巧課
對于普通高校來講,學生在步入大學之時,音樂修養參差不齊,音樂興趣層次分明。因此,從專業角度來使學生淺嘗輒止,對于其音樂興趣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在音樂教育中,開設“發聲訓練”“樂器演奏”“作曲指揮”“名歌演唱”等技巧課程十分必要。
3.注重特長生培養,帶動大學生整體音樂素質提高
特長生是普通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隊伍,高校每年對于此類學生的招收,其目的在于繁榮學校藝術教育,活躍校園文化氛圍,進而促進大學生藝術素質的全面提高。在音樂教育方面,應當充分挖掘特長生的潛力和優勢,強化其同其他大學生之間的藝術交流,促進普通藝術修養的提升。因此,對于特長生的培養就十分關鍵,除提升其音樂素養外,還應將如何發揮其自身音樂感染作用作為努力的方向。
音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分支,是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重要內容。借鑒上述內容,努力促進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內的有效開展,從而推動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穩步前行。
參考文獻:
[1]付小波.關于開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池州師專學院,2009.
[2]賈清蘭.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0.
[3]吳淑元.試論高等院校開展音樂教育的作用和途徑[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達州市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