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程的特色之一是通過運用富含知識和信息的圖表來考查學生的能力。圖表教學是地理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探索圖表教學的有效途徑是每位地理教師的追求。
一、突出圖表重要性,提高學生圖表學習的思想認識
1.新課程強調圖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對地理圖表要求明確: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運用圖表也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一種具體體現,如在《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必修1)》中有15處明確要求運用圖表進行教學。能熟練地運用圖表提取、分析信息并解決地理問題,亦有助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2.新教材倚重圖表
地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教材中的圖表類型主要有分布圖(如資源分布圖)、示意圖(如水循環示意圖)、統計圖表(如人口增長統計表)等,圖表像“骨架”般支撐著教材,可以說“無圖不成書”。現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模塊中的圖表數量共計373幅,圖表總量與總頁數比達到117.7%。
3.考試突出圖表
運用圖表解題是地理習題和考試檢測的特色之一,可以說“無圖不成題”“一題一圖、一圖多題”的檢練能有效考查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和效果,關系著學生的畢業和升學。下表統計了近四年江蘇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卷中的圖表分布,可印證地理學科“無圖不成試”。
對于高考地理試卷中的圖表數量和圖表能力考查更深刻。
二、培養學生圖表學習的習慣
圖表教學是地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師生都要形成“無圖不成課”的習慣,運用圖表要成為地理課堂的常態。
1.充分利用教材的相關圖表
教材中的各類圖表是地理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圖標可以簡化相關知識點的文字敘述,達到圖文結合、以圖釋文的目的。教學中要把理論知識和圖表緊密結合起來。如,教材中出現的地理事物,要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其位置,了解其分布特點;教材中涉及的理論規律,盡可能鼓勵學生通過圖表示意來概括歸納。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化”一節闡述城市化概念時展示了“不同時期長三角地區的城市發展”圖,我們就身處長三角,學生們通過觀察自己所在城市和周圍城市的數量和規模的變化發展,能輕松地把握城市化的概念和標志,收到了文字敘述難以達到的效果。
2.圍繞重難點整合圖表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重難點,整合地理圖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引導學生以圖表信息為基礎,對圖表進行分析,掌握地理事物的時空發展規律,形成地理思維。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僅以寥寥幾句話敘述了晝夜長短狀況和變化趨勢,學生總是難以理解。教學時指導學生作畫示意圖就可很好、很快地突破了這一疑難:首先,作出太陽直射點運動曲線示意圖;其次,在線上用箭頭標出直射點的運動方向;最后,看圖結論:直射點所在半球定是晝長夜短且越高緯晝越長,直射點往哪一方向(南或北)移動,那么對應半球(南或北)定是晝漸長夜漸短。
3.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圖表
在“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下,地理學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主,教學和考核要求多選取教材之外的材料,創設情境,通過圖、表和文字資料提供相關信息,檢測學生獲取信息、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選擇圖表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例如,我在執教“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時,拋棄了書本中的圖形,而是展示了長三角政區圖,又投影了多幅圖片(長江、高速公路、動車等),設置了幾個問題:①能在圖中準確點出蘇州、南京和上海三座城市嗎?②假如你身在南京,想去上海看世博園,會選哪種交通工具呢?為什么?接下來的教學很成功,學生們討論熱烈,爭著上臺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歸生活的圖表教學,讓學生感受“生活皆地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體現了地理的實用價值。
4.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
地理教學要與時俱進,通過現代化技術,巧妙地將圖表、畫照等制成課件,讓圖表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增強信息的真實性和新穎性,更好地喚起學生的學習心理。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將地圖疊加、地圖要素的增減等功能進行教學,效果明顯。現代教學技術,可提供大量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將地理之美呈現于學生眼前,使學生在愉悅中養成看圖讀圖習慣,培養地理思維。例如,在教授“西電東送”之三峽工程時,可以播放了視頻圖片展示并講解三峽豐富的水能資源,美麗的生態景觀,使學生既欣賞到了祖國美好河山,又加深了地理知識。
三、加強學生圖表學習的指導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運用圖表主要包含學生閱讀圖表、分析圖表和繪制圖表三個層次的要求。對讀圖、析圖和繪圖的學法指導是圖表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展示合理的示范操作和正確的思維導向,調動學生圖表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指導閱讀
讀圖是運用圖表的先導。學會讀圖最主要是掌握其基本程序,做到有序讀圖,一般步驟為:首先讀圖名,識別圖像類型,讀出一幅圖的主題;其次,讀圖例,明確圖表上的注記和比例關系等內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準確獲知圖中地理事物信息;最后,按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變化發展規律的讀圖,揭示圖的內容特征,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達。例如,在閱讀等值示意線時要指導學生做好這幾點:先讀等值線的類型、數值排列變化方向,再讀線的疏密、彎曲閉合狀況、極值分布情況,最后讀線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又如,2009年江蘇地理高考第27題,此題用地形等高線及海平面等壓線相結合的示意圖來考察地形特征、天氣狀況及環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題后設問較基礎,學生用常規讀圖法進行解答,就能得高分。
2.指導分析
分析圖表是對圖表展開積極、形象的邏輯思維活動,通過思維達達到準確理解圖表內涵的目的,是學會地理知識幫助解決地理問題的關鍵。教師應指導學生重視知識的聯系,活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進行分析,對圖表深度挖掘,把蘊涵其中的基本原理吃透,并嘗試探究可能出現的變式,以不變應萬變。還要引導學生多設問,用辯證思維比較分析。例如,氣候類型圖、統計圖的分析,強調數量分析,由數定性;物質運動、現象變化圖,強調過程分析,動態描述;原理圖和人地關系圖的分析,強調關系分析,看清主次、因果等關系。
3.指導繪圖
繪制圖表是學生的實踐操作,通過添加輔助線,繪制圖表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如,通過繪制統計圖表,學生可清晰看出地理要素的時空變化,提高了圖文轉化的能力,更有可能為將來打基礎,因為很多領域需要統計圖表。指導學生作圖時規范標注、對應清晰,點、線、面循序漸進。圖表種類多,但在紙面上均由點和線構成,作圖不可隨心所欲,要有一定順序。如繪制極點俯視的地球自轉運動示意圖時,先應在圖中心畫出南北極點的代號,接著在大圓外圍畫上自轉方向箭頭,再用虛線畫出極圈和回歸線,最后給每條緯線標明緯度值。同時,要指導學生作圖要詳略得當,突出中心。繪制圖表是將地理文字知識轉化為圖表,或將復雜圖表進行簡化,用意是要突出某一要素、某一現象,因此,學生在作圖是要懂得取舍。如,作全球洋流分布模式示意圖時,一般用數字“8”就可簡明扼要地概括,不必拘泥于局部小海域的特殊狀況。另外,在反饋評價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學習所得,制作各種評價圖表,交流互評,取長補短,以求得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