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地理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從教學方法的正確理解入手,確定了新的地理教學方式,正確理解教學目標,最后指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地理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方法
地理課堂教學要從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對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應當追求“知識的創新應用”,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地理Ⅰ”高度重視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運用地圖(或圖表、資料)的能力,分為用(繪)圖說明和讀圖分析(歸納)兩大類。
第二,舉例(或結合實例)說明的能力。
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這些學習能力是學生必備地理思維和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應高度關注、重點培養。
1.教學方法
從教學方法看,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各年級發展的不平衡
高一年級由于尚未文理分科,地理學科面臨的升學壓力不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還比較重視教法的改革,有的學校還開設了相關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分文理科以后,升學壓力使得課堂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培訓,教法變得單調、乏味。
(2)公開課和平時教學的不平衡
平時教學老一套,公開課則熱熱鬧鬧。由于平時對新課倡導的教法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實踐,公開課上采取的所謂探究是教學也是僅有其表,而不能真正體現其內涵。
2.教學目標
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這是新課程的基礎目標,總體上看,在教學中普遍得到重視。但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及需要進一步改進之處。
目標二:過程與方法:這是新課程的關鍵目標,也是新課程目標中的亮點。
目標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課程追求的終極目標。
二、轉變地理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學而不教則荒、教而不研則淺”21世紀需要的不僅僅是能教書的教師,更是集教書、科研、管理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復合型教師。
三、積極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嚴而后道尊”在很大程度上將師生對立起來,使師生之間缺乏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教師成為傳授知識的權威,而不是良師益友。課堂教學中只有營建一個寬松的、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人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發揮其地主體地位。
為此,我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表演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 湖北省鶴峰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