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課改的大趨勢下,作為一名高中音樂教師,除了要從理念和思想上趕上社會的發展潮流,更應該從實際行動中認真解讀、領悟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全新的教育觀念,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滲透新課改的精神與理念,實踐新教法。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程改革;建議與對策
一、高中音樂課改革的意義
課程改革重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受教育者發展并成長為復合型的社會高級人才,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對于思維與教學模式多年來已成定勢的傳統教育,無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所以教師自身能否與課程改革合拍從根本上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成敗。
高中音樂課改革的意義:①高中音樂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或藝術課程相銜接的課程,因而它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高中階段的必修課。各種類別的音樂教育都有著自身的體系和特點,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③有利于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⑤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廣的參與和體驗,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增強創新意識;⑥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愛好,既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同時亦使學生在音樂上持續發展,終生熱愛音樂。
二、高中音樂課改革的建議與對策
1.音樂課的教學要循序漸進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這也是教育規律的內在體現。在音樂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客觀規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認知向高層次的情感感知方面發展,既符合心理接受過程,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逐步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①精講多聽多練;②因人而異;③調動學生想象;④因材施教;⑤教師自身發展與提高。
2.將音樂文化滲透到音樂教育中
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音樂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內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音樂作為一種文化,也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人類社會文化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音樂源遠流長的歷史性,形成了無比深厚的文化積淀,它們為音樂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給養。我國的傳統音樂,能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穿越數千年歷史傳遞給我們的所有關于音樂的信息,具有那樣富有活力、帶著歷史的厚重感、蘊藏著豐厚的音樂資源、繁復的題材、多樣的風格,猶如千百年來堆積而成的無際礦藏,供世人開采挖掘,迸發出璀璨的音樂之光。將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民俗民間音樂引進并融入音樂課堂,讓當代青少年學生更為全面、更為直接地接觸中國社會音樂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利于培養更多、具有深厚社會音樂文化底蘊的優秀人才,有利于弘揚和發展社會音樂文化,更快地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發揮民族民間音樂對教學改革的催化作用,民族民間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提升文化修養的重要思想結晶。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民族民間音樂的精髓和精神,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音樂內涵的深入理解、拓展音樂視野、掌握各地民族民間音樂風格,熱愛民族文化。積極學習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為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許多新的音樂教育領域。
3.加快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步伐
①多元化的互動教學;②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③開展“欽點式”教學;④營造良好、和諧的音樂學習環境;⑤注重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能力,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⑥注重培養音樂審美意識,創設音樂情境,發展音樂情趣,培養音樂情感;⑦音樂教學理念的不斷探索與創新;⑧注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力,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⑨推進音樂學科的發展,加快音樂教學改革;⑩音樂課程教學考查與考核方式的改革。
4.加強音樂實踐課教學的改革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出臺,轉變了原有音樂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觀念,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的全新教學理念。加強音樂實踐課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學生在積累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廣博的音樂相關技能、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做到:①育人、育性、育德同步進行;②突出自主與創新能力的培養;③實踐課教學的多樣性、充裕性;④實踐教學的全面滲透。
5.計算機音樂教學系統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音樂教學系統在學校音樂教學中逐漸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音樂系統在教學中的優勢:①教學直觀化,有利于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②有效地拓展了聲樂教學的新領域,有利于提高音樂理論教學的課堂效果;③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④推動了教育手段的現代化,促進了教師自身的發展。
(作者單位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