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那么,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該如何著手?
一、構建和諧溫馨的課堂環(huán)境是進行實效教學的前提和保障
實效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配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都會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而不混亂、和諧而不喧鬧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將單一授課改為小組合作交流就是一種實效的方式。小組合作好處很多:①促進認知、情意發(fā)展;②鍛煉競爭與合作能力。
二、熟悉教材和課標、合理組織教學內(nèi)容是進行實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新教材知識面非常廣、安排的教學課時又很少,教師必須掌握課程標準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從舊教材中解放出來,并結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為基礎,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對教材進行取舍,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對知識點的教學難度必須有效控制,并且特別要處理好選修與必修的關系。
三、規(guī)劃好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進行實效教學的關鍵
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途徑,實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實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選好探究內(nèi)容,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新課程教材中設計了一些“活動探究”欄目,它的設計一般都是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做稍微的提高,讓學生“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探究欄目有兩種形式,一是給定實驗程序讓學生進行探究,另一種是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
通過探究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思維能力,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四、加強課后反思是增強實效教學的有效手段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是反思型的教師,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并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才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學反思包括課前(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課中(對教學過程的)反思,課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對特定的教學情境進行反思至少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一是對事件即教學情境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反思,通過回顧和記錄教學案例,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重新意識自己在案例中的失當和不足,并試圖進行嘗試性重構。二是對過程的反思,即教師反思自己在該情境中如何感受、思考、看待其中的“內(nèi)容”,以及最后采取什么策略和行動步驟處理。教師在此過程中反觀教學情境的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課程組織行為,最后思考行為,進而深入思考隱藏于行為背后的自身思維邏輯和價值觀念。三是對不同時間點的情境經(jīng)驗之間關系的思考。教學反思不僅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可促進教師理性的升華,以適應新課改的實施。
五、調(diào)動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是提高實效教學的源動力
無論是傳統(tǒng)還是現(xiàn)代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學習,享受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穩(wěn)定的興趣要經(jīng)歷四個特征階段:觀察→動手操作→探究原因→理論學習,實踐應用。依據(jù)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特征,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新課程中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
1.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用實驗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
如何充分地利用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1)做好演示實驗。(2)增加學生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操作興趣。
2.從“習題的講解”方面去激發(fā)學生的化學興趣
本人在講解習題時是這樣操作:(1)思維點撥。(2)實驗演示。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很多重要的化學原理廣泛地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當中。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用結合,使學生深深地感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介紹我國化學家在化學方面的科技成果,例如: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胰島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國家等等。這樣,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科學、學科學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實效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培養(yǎng)最佳的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化學教師培訓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何永紅,王祖浩.從課程結構變革看高中化學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困境.中國教育學刊,2006(9).
(作者單位 湖南省岳陽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