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創新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具有研究性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理論應用到排球墊球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排球教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其中探究學習就是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類似于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發現問題,實際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究精神的學習方式。
排球運動是隔網對抗性的、集體性的球類項目,我們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帶入到排球教學中,在教學中鼓勵同學們自我發展,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終身體育服務。
一、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它強調學習者根據一定的經驗背景,在創設情境的互動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課堂創設的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身體練習,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擴展學生的體質、個性、能力發展的自由空間。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必要性
1.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屬于發現學習。發現學習的特征是學習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出現,只呈現有關線索或例證,必須有學習者去獨立發現,自己得出結論,然后再將發現內容和結論內化。而且研究性學習過程往往是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結合,她需要合作者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去解決一個問題,這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
2.在排球墊球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學會學習比學會什么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較多的支配時間。所以在排球墊球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自主探究、模仿,到小組討論、合作研究。給予大家充分的發展機會和施展才能的空間,調動其積極性,使其都能在排球墊球學習中參與進來,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三、研究性學習在排球墊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選取兩個女生排球選項基礎班,兩班人數相當,開展排球墊球教學,在實驗前,兩班的排球技術水平相當,基本是零起步。兩班的任課老師都由我擔任,一個為對照班,一個為實驗班。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實驗班采用研究性學習模式。實驗課時共12課時。
排球技能考核,考核排球墊球入筐和兩人對墊。考核從數量與技術兩方面考核。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基本掌握,0~59分為未掌握。
在實驗過程中,對照班和實驗班評價的標準具有嚴格的統一性,盡量排除非實驗因素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和測評。
考核成員由我與我校的體育教師組成,依據教學評價指標的內容與量化標準對學生測評。
對照班技能考試成績平均數為78.93,7人成績為優占16%,18人成績為良占40%,10人為中占22%,10人為基本掌握占22%,無未掌握。實驗班技能考試成績平均數為84.64,9人成績為優20%,22人成績為良占49%,8人為中占18%,6人基本掌握占13%,無未掌握。
實驗班實驗后學生排球技能成績平均值為84.64,對照班實驗后學生排球技能成績平均值為78.93。實驗班標準差為3.38,對照班標準差為6.33,實驗班與對照班排球墊球技術成績均值標準誤差1.25和1.90,對照班和實驗班有顯著差異。t=-5.13 P<0.01,說明兩組數據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具有顯著效果。
從表1中我們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后學生的墊球技能水平具有顯著差異,實驗班的學生整體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班,對照班均值標準差為6.33,對照班均值標準差為3.38,實驗班學生之間技能水平較對照班學生技能水平差異性小,實驗班學生成績優、良多于對照班,這是因為在學習排球墊球過程中實驗班的同學進行了“嘗試—探究—實踐”的學習過程中,在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通過研究性學習提高了排球墊球技術水平,也培養了大家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第五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