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中職技校學校的學生來說,培養習慣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習慣,一個是行為習慣。中職技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應從學生的發展入手,培養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進取的人,形成正確的人格素養,包括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兩個方面的素養,以迎接未來社會競爭的挑戰。
一、做好中職中職技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意義
21世紀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和管理的競爭,中職技校的學生未來的工作方向是企業。中職技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考慮市場的需求,因此,學生管理作為中職技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而被廣大教師多重視。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因此,做好中職技校學生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否則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崗位的要求。
二、目前中職技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教育體制改革的考驗
教育體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的擴招對中職技校的招生是一個嚴重的沖擊,生源質量嚴重下降,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長期傳統教育形成的僵化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中職技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無法適應現代管理的新形勢。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就業制度的改變,也引發了學生管理工作向職業服務方向發展,就業指導、職業規劃能力的培養都是新時期賦予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職能。
2.網絡信息帶來的挑戰
網絡信息化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互聯網使社會生活發生了根本改變,網絡對于中職技校學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使中職技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都帶著濃郁的網絡氣息。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害,正確利用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不正確利用可能會產生危害。網絡時代人們體會到了電子技術、數字技術的威力,信息傳播的快捷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特點把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徹底改變了。學生的視野變寬了,學生能夠借助網絡獲取更多的他們需要的信息,海量的網絡信息,嚴重干擾了學校的德育工作,學生更看重網絡信息。另外,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成為對學生思想意識危害的罪魁禍首。
三、做好中職技校學生管理的措施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我國新時期國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其目的是創建和諧社會。而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一分子。新時期中職技校學生的管理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以新時期的新手段,創新管理學生思想和道德問題,更新學生工作的管理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上工作意識,提高服務意識,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創作一個良好、溫馨、民主、和諧的氛圍。作為學生管理者,須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和管理理念,如果再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勢必影響管理效果,容易因為強迫和不人性化而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從而形成對立的局面。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2.加強對學生情緒的干預
中職技校學生都是從初中考上來的,他們正處在青春期,有一點叛逆和獵奇,對自己的約束能力還不強,做事和學習都情緒化,因此,對學生的管理,很大層面上是對學生的情緒的調控。控制學生不良情緒的發展。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發現一些苗頭,并在第一時間內實施調控。因此,做好學生情緒控制的前提是提高觀察能力,也就是加強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所想、所求,盡量滿足他們在合理范圍內的各種需求。
3.規范、完善的學生工作制度
我國青少年犯罪現象不斷攀升和惡性化,這與很多方面的因素有關,其中學校教育沒有跟上或者教育不得法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中職技校學生由于初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一部分學生在家里嬌慣,身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壞毛病,如果不能及時教育和改進,那么這部分學生將會走上犯罪道路。運用法律和規章制度管理學生的思想道德,使學生養成約束自己的能力,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科學、規范的規章制度,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實施管理,從而形成一個風氣正、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中職技校學生的管理重點是行為習慣的管理。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短期可為,而是需要長時間來塑造和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對于一個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中職技校學生,他們畢業后直接面臨就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走向崗位后的工作和人際交往等,都有著深遠而重要的意義,甚至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