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進入二輪復習后,做試卷、講評試卷多,就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進行深入地思考與嘗試。講評前,認真閱卷,充分準備,掌握講評的證據;講評時,統籌安排,取舍有度,啟迪學生思維;講評后,注重反饋,補償練習,鞏固知識,樹立信心。以此拋磚引玉,為提高物理試卷講評有效性而努力。
關鍵詞:物理;試卷;思維;體驗
對于高三,復習時間是個日漸減小的常數,但復習內容、數量卻可以無休止地增加,所以總嫌時間不夠。特別在高三復習的最后階段,師生們在不斷地測試、講評中渡過大多數時間,因為學生千差萬別,試卷中反映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為了顧及所有的同學,一般老師能講就盡量地多講,按部就班地糾錯、講解試卷中的每一道題。但事與愿違,“我們練過、講過、評過”但還是錯誤不斷,效果差強人意。這種現象深深困擾著老師與同學。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改提倡教師少講,學生多參與,但在試卷講評課上還是“一言堂”頗多,因為怕學生講得不完整、不到位,一節課討論不了幾個題,效率低,但我想正是這種不完整,不到位的辨析與糾纏,是提升學生思維的過程,看似花了很多無效的時間,實則有收獲,看似高效的老師講,可能僅交代答案,學生并沒有真正領會,下次依然會犯錯。那么,怎樣的試卷講評課是有效的呢?
余文森教授提出考量學習有效性有三個方面:學習速度、學
習結果、學習體驗。
對講評而言,學習速度當然就是講評完一份試卷的時間越短效率越高。學習結果即通過講評,是否從不會到會、從知之少到知之多,從迷糊到清晰,是否對知識有所強化,解題方法、策略是否有所突破,思維是否得到了鍛煉,智慧是否有所提升等,如果有所變化與進步,則學習結果就是有效的。學習體驗則應該指講評過程中學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在參與,是被動聽與記,還是積極主動思考與表達,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若是積極的、有興趣的則學習體驗是有效的。以此衡量,高三物理試卷的講評就要做得更細致些。
一、講評前,認真閱卷,充分準備,掌握講評的證據
試卷改完后,統計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不僅僅數“勾”“叉”統計得分情況,還需要診斷錯誤原因,是屬過失性失分還是知識性失分。對于錯誤率低的題多半是學生個人知識缺漏,或非智力因素的原因,此類題大多可不講,但可在試卷上寫評語,如“注意方向”“計算仔細”“作圖書寫規范”“分步列式”等,或個別輔導、交流。對試題失分率較高的題目,也要分類對待,若是試題屬“偏、難、怪”,則可適當地講解,甚至僅提供答案,讓學有能力的同學參考。但如若是常規題,則反映了學生能力和知識點方面的薄弱,這些薄弱是課堂學習不夠、不到位的地方,是教學中的疏漏之處,必須花大力氣,及時補漏。這是講評試卷要著力之處。也是今后教學中要注意改進調整的方面。
在正式講評之前,還需留點時間讓學生自我分析錯因,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老師的輔助糾誤才有針對性,因此我們可為同學設計錯題統計如下:過失性失分:審題不清( )答題不規范( )計算錯誤( )時間來不及( );知識性、能力失分:概念模糊( )受力分析不全( )運動過程分析錯誤( )物理模型建立失當( )思維定勢的負遷移( )公式記住但不會用( );其他( )。對問題刨根問底,抓住病根,才能對癥下藥,將講評時間用在刀刃上。
二、講評中,統籌安排,取舍有度,啟迪學生思維
一份試卷在以上準備的基礎上,老師對不足與漏洞心中有數,分析起來肯定是有評有據了,學生聽著可能也會津津有味,但學習物理有一很突出的現象“老師講的我都能聽懂,但我自己一做就又錯了”,原因何在,老師有備的講還是回到了“灌”的老路上。就像講故事一樣,學生聽了很有收獲,但故事總歸是故事,不是現實,只有讓學生切實地身臨其境參與其中,在知識的對話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因此,講評試卷課上老師要統籌安排:講什么,由誰講,有取有舍,老師應該大氣一些盡可能地將時間交給學生,給學生以展示思維過程的機會,老師做好引導,適當補充,點到即止,以啟迪學生的智慧。
1.重“審題”
做題關鍵是“審題”,講評是二次做題,引導學生找準題眼,做標記,挖掘“有效信息”弄清題意,將情境轉化為物理模型,畫出草圖,分析過程,找到答題的“切入口”,訓練良好的審題與思維習慣。
2.重“方法”
很多優秀的學生解題時有獨到的見解與方法,盡可能讓他們展示與表達,師生共“賞”,共同提高,如:選擇題有排除、作圖、類比、特殊值代入等方法;又如:涉及運動能量的計算題往往各同學八仙過海,解題過程盡顯不同,但有理有據,評課上交流對比,能拓寬解題思路,發散思維,提高自信,當然“巧解誠可貴,通法價
更高”。
3.用“錯例”
典型錯例是良好的講評資源,通過學生現身說法,還原做題時的思路,對不同的想法進行討論,從理解層面上解決問題,糾正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思維。
4.“變式、拓展”
每一種題型、題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識層面,講評不能就題論題,要力爭“一題多變”“一題多練”,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目的,拓寬思路,縱橫聯系。
5.練“規范”
試題解答的“規范”性,能反映物理邏輯性與嚴謹性。不少答卷以數學的方式求解物理題,缺少說明、規律,思路混亂,沒有條理,這種答題方式靠學生自己很難一下子改變。所以,利用投影,將學生原汁原味的解題過程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找茬,修改成流暢完整的“詩”化的解答。這樣對所有的同學都是一次有意的規范性拷問與錘煉,多次之后,規范日漸提高。
6.回歸課本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盡量讓學生從課本中找解題依據,把課本中知識與所要解答的問題聯系起來,求同存異對號入座,對理解有幫助,提高遷移能力。
不吝嗇表揚,激發積極的思考,提高學生講評的參與度,講評過程學生參與得越多,講評的有效性就越有保證。
三、講評后,注重反饋,補償練習,鞏固知識,樹立信心
評講后根據評講課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補償,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試卷講評課有效性提高的必要環節。教師依據評講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有針對性的補償練習題,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課堂沒討論完整的變式等在課后練習或隔一段時間中再現,達到矯正、鞏固檢查講評效果的目的。
此外,要求學生建立個性化“錯題集”,理清知識、歸納方法、學會反思,以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另外,課堂上解決的大多是共性問題,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無法得到關注,需要課后進行個別交換意見與輔導。還有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成績反常的學生,要及時了解情況,尋找原因,對于緊張、試卷焦慮等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適當的心理疏導與鼓勵。
總之,試卷評講課,課前教師、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講評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心理規律出發,進行精心設計,利用好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活躍思維,同時老師要做好點撥與指導,最終讓我們的試卷講評課煥發光彩,更具活力,提升智力。
參考文獻: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武義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