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用對比法、綜合分析法,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對青少年籃球運動中的疲勞特點進行了總結,并對他們的疲勞評定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動性疲勞;評定;恢復
運動性疲勞是指由于運動過程中機體生理生化的改變,從而導致人體運動能力暫時下降的現象。運動訓練產生的運動性疲勞不可避免,籃球運動訓練也不例外。本文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籃球運動特點,針對性的對疲勞作出評定,并綜合當今疲勞的恢復方法進行綜述,找出最適合青少年疲勞恢復的方法,從而為他們的疲勞恢復提供理論幫助。
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發育與運動疲勞特點
1.青少年運動系統解剖特點
青少年骨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軟骨成分較多,骨密質較差,骨富有彈性而不堅固,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彎曲和變形。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的無機鹽增多,水分減少,堅固性增強而韌性減低,在骨完全骨化前,該部位的任何過大負荷都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與成人相比,收縮能力較弱,耐力差,籃球大強度的訓練容易使青少年肌肉出現僵硬或痙攣現象。
2.心血管系統特點
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統正處于發育之中,青少年心臟的心肌纖維短而細彈力纖維分布較少,心臟的重量及容量都比成人小。而籃球運動強度大、時間長、對抗激烈的項目中,青少年比成年人會更早出現心肌疲勞現象。
3.呼吸系統特點
青少年胸廓還在發育階段,呼吸肌力相對較弱,且呼吸不深,故肺活量較成人小,呼吸頻率快。而青少年新陳代謝較旺盛,對氧的需要量相對較高,再加上青少年呼吸中樞興奮性較高,所以青少年的心率比成人快。青少年在運動訓練時,主要是靠呼吸頻率來增加肺通氣量和心輸出量,而呼吸深度增加的少。這是因青少年的呼吸機能較弱,調節機能不完善,導致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早出現呼吸肌的疲勞。
二、青少年運動性疲勞的評定
1.主觀評定法
青少年的運動性疲勞在身體上的表現與成年人運動性疲勞的表現差別不大。疲勞一般分成三個程度:輕度、中度和重度疲勞。
(1)輕度疲勞表現為:運動后,呼吸會在較短時間內變淺、變快。心跳從開始的正常值迅速升高。
(2)中度疲勞表現為:①精神方面:焦躁不安、情緒低落,精神不集中、沒有耐心、訓練經常出錯;②身體方面:面色蒼白,頭腦?;瑁∪獬榻?,呼吸困難,口舌干燥,聲音嘶啞,腰酸腿疼等。
(3)重度疲勞表現為:肌肉力量下降,收縮速度放慢,肌肉出現僵硬、腫脹和疼痛,動作慢,不協調等。
2.生理學指標評定方法
通過測定基礎心律,大強度的運動后,經過十小時的休息后,基礎心率比平時增加5~10次/分以上,就認為有疲勞積累現象。青少年的心血管發育不完善,在測定時,同等負荷強度下青少年的基礎心律要比成年人高出10~30次/分。運動中心率,按照訓練的適應理論,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在從事同樣負荷的運動,運動中心率反而增加了,則表明身體機能狀態不佳,機體有疲勞的現象;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訓練結束后,經過休息,正常的情況下,心率可恢復到運動狀態。身體疲勞就會使心率恢復時間延長。
3.生化學評定方法
測定血乳酸、血紅蛋白以及一些代謝產物在尿液中的含量變化可判斷疲勞的產生。簡單的方法可用pH試紙測唾液,大強度運動后乳酸生成會增加,唾液pH下降(正常值為6.6~7.1)。唾液pH一旦低于6.6,則表明機體出現疲勞。
三、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疲勞恢復方法
1.準備與整理活動
訓練課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是教學恢復的重要措施。準備活動應根據課的基本內容,把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項性準備活動結合起來。一般性準備活動中,青少年易出現情緒低落、積極性不高,對訓練感到枯燥乏味,出現心理疲勞。這期間可利用游戲,改變訓練環境和訓練手段等能延緩疲勞的發生。整理活動部分一般包括慢跑、徒手或有球的體操。
2.保障睡眠的恢復方法
睡眠是一種周期性的生理現象,也是最有效的自然恢復方式,它可以消除疲勞、恢復精神和體力。因為人體在熟睡狀態下,機體各器官的運動會下降到最低水平,體內分解代謝處于最低水平,能量的消除僅維持人體代謝的基礎水平,有利于能量的蓄積。青少年在平時訓練期間,應加強對睡眠時間的控制。青少年每天應有10個小時的睡眠,要比成年運動員多1~2小時。為了保障青少年的睡眠時間,不影響正常訓練、提高運動成績,睡眠應注意:睡前1小時應停止一切娛樂性活動;保證每天按時入睡,按時就寢。在學校,教練員要嚴格管理;在家時,父母積極配合教練員工作,督促他們按時起床和入睡。
3.營養支持
科學的利用營養物質來補充在訓練或比賽中消耗的能量,修復損傷的體內組織、消除疲勞。青少年的骨還沒有完全停止生長,除了對糖、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基本營養素外,膳食中含鈣、磷、鐵的食物要比成年人多。
4.心理康復
在訓練和比賽中,青少年易受到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而導致心理活動發生厭倦心理,容易產生緊張、郁悶、壓抑、缺乏信心等不良情緒,這就需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調節。在訓練過程中,既要照顧他們的自尊心,增強自信心,又要他們心甘情愿地聽從教練員的安排。
根據青少年生理上出現疲勞的特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疲勞恢復手段上應保障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合理營養結構搭配。在大運動量后,首先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補充。此外,重點采用一些心理康復、物理療法,如:按摩、淋浴等,以加速消除疲勞。
參考文獻:
[1]龐世華.運動性疲勞的研究概況[J].內江科技,2009(6).
[2]丁偉.淺議運動性疲勞的恢復[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4).
[3]戴艷.關于運動性疲勞的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3(3).
[4]張引.對運動性疲勞產生機理、診斷方法及恢復手段的探討[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合江縣馬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