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小白老師剛剛由一所中學調到另一所中學工作,盡管她對新學校的“學生不好管、組織紀律差”早有耳聞,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在她上課的第一天就讓她對此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小白老師擔任的是語文課,雖然已經有七八年的教學經驗了,但是她絲毫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為是第一次在新的環境里上課,所以她的課準備的比平時還要充分。
教學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們也很配合,小白老師不禁暗暗慶幸自己接任了一個好班級。正在這時,教室后排的一個大個子男生突然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想出去尿泡尿。”課頓時停了下來,小白老師的臉一下子變紅了。作為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教師,盡管已經參加工作有幾年了,但還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十六七歲的男生公然當著女老師及全班同學的面說出如此粗俗的話。小白老師又驚又氣,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全班學生都在默默地看著她,剛剛還很活躍的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尷尬起來。
很快,小白老師調整了狀態,同意了該生的請求。大個子男生得到允許后,邊向外走邊向周圍的同學擠眉弄眼,一副興高采烈的神色,惹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這一切,小白老師看在了眼里,她明白:這個學生并不是真的要上廁所,也不是不懂文明用語,就是在故意搗亂,想給自己制造難堪。小白老師的臉更紅了,她真想立刻制止大個子出去,對他進行一番嚴厲的批評教育,讓他及全班學生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個好捏的“軟柿子”。但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小白老師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決定先觀察,然后再做處理。
接下來的兩天里,在小白老師的課堂上又陸續有幾名男生上演了同樣的一幕,由于有了心理準備,小白老師對于學生的這些舉動沒有作出什么特別的反應,她好像并沒有察覺出他們是在故意搗亂一樣,不對他們粗俗的語言給予任何評說,還很爽快地同意他們的請求。這讓那些學生很是得意。
第四天,又到了小白老師上課的時間。果然,課沒上多長時間就又有一個男生站了起來:“老師,我……”“你想出去尿泡尿,是嗎?”沒等他把話說完,小白老師就搶過話來,并且把“尿泡尿”三個字說的語氣很重。一時這名學生愣了,全班同學都愣了。小白老師環視了全班之后,接著說:“我給你的答復仍然是——行,你可以去。但是今天在你去廁所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說完之后你再去可以嗎?”學生點頭同意。小白老師的臉變得嚴肅起來,“好,下面我就和大家說說‘尿泡尿’這個問題。排尿是人正常的生理需要,任何人無一例外。每節課后都會安排10分鐘的休息時間,其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做一些必需的事情,以免大家上課時出出進進無法正常上課。當然,也有的同學例外,課間雖然去了廁所,但上課中間仍需要上廁所,并且總是這樣。我不得不善意地提醒你一句:可能是你的身體,如泌尿系統出現了問題。老師建議:讓家長帶你到醫院去做個檢查。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和家長說這個問題,我愿意從中幫你轉達;如果你的家長沒有時間陪你去,老師陪你去看病也沒問題。好了,我的話就到這兒。”剛才還要吵著上廁所的同學,臉紅了,悄悄地坐在了座位上。
從此,在小白老師的課堂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學生搗亂的事情,學生們和小白老師的關系似乎也一下子親近了許多……
面對調皮搗亂的學生,小白老師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面子,沒有對學生進行急風驟雨式的批評,沒有加以指責和懲罰。而是站在學生心理成長的角度給予了關心,因而學生很快就知錯改錯了,師生關系很快融洽了。這啟發我們:懲罰犯錯的學生不是教育的目的,幫助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與責任。如果每一位教師在對待學生,尤其是犯錯誤的學生時,都能夠像小白老師一樣采用一種恰當的方式,用“愛”去觸動學生的心弦,怎能不彈奏出師生和諧的樂章?
(作者單位 河北省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