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二輪復習的前提和基礎
(一)考情分析
1.新高考的特點和要求
重視基礎知識,思維力度較大,密切聯系實際。
2.《考試大綱》的目標和要求
(1)提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加大審題難度;
(2)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知識深度;
(3)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分析概括現象;
(4)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能夠綜合創新。
3.預測2012年高考
(1)依然會重視對《考試大綱》中高考考點本質的理解和把握;
(2)依然會以能力立意為主導,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依然會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國內、國際的時政熱點
問題。
(二)學情分析
1.歷屆文綜試題學生暴露的問題
①基礎知識不扎實;②基本技能不過關;③審題存在嚴重問題;④答題不規范。
2.一輪復習遺留和欠缺的能力
①基礎不牢,難成體系;②不能針對現實問題整合知識;③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夠,總結方法、掌握規律,應試能力不夠。
二、政治二輪復習的特點
第二輪復習:構建知識網絡;在第二輪復習期間,和理科相比,文綜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績提升空間。在這段時間,還是要以課本為依據,把所有的考點梳理一遍。應對高考,此段時間是關鍵。
1.知識的特點
重聯系,破重點,建網絡,能力帶基礎。
2.學的特點
學習基礎知識四個層次:學會了—會學了—會用了—用熟了,二輪復習要求學生完成從學會到會學,從會用到用熟的升華。
3.教的特點
三講三不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漏、易混的知識點;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
三、政治二輪復習的策略
1.形成知識的立體網絡結構
“如果把學習過程視為存儲信息的過程,那么考試就是對迅速、準確提取信息的能力的檢測。”形成知識的立體網絡結構才能有效儲和高效提取。立體網絡結構即從不同角度形成知識網絡,還可理解為包括基本理論和具體知識。
2.重視重點基礎知識的落實
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一要“先死”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含義記牢,看如何表達?二要“死去活來”,對考點,如何應用,要分清有幾個考點。三要“活來活去”換句話“怎么說”具體應用要靈活。聯系教材中的事例,聯系日常生活的事例,聯系國內國外重大熱點問題。
3.增強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敏感性,針對現實問題整合知識
加大對時政內容的備考。加大對安徽特色內容的了解。在復習備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當地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加強針對性訓練,以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投身家鄉建設得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4.加強典型例題訓練,學會準確審題
注重能力培養,加強針對性練習,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著重訓練自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總結方法、掌握規律,提高應試能力。
(1)非選擇題。非選擇題在內容構成上,由三部分組成,即情境、設問與立意。情境,一般選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設問,一般由層層遞進的幾個小設問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運用哪些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某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定要掌握答題的基本要求:審設問,想原理,看材料,相結合,要點化。審——審材料、審設問;聯——聯想所學過的知識、原理,打出草稿或腹稿;選——再審題干,選出相關的原理,并規范的寫出;查——回過頭在檢查,確保不能跑題,不能有遺漏的知
識點。
(2)選擇題。“三審”“六排”。一審查題干,確定題干的規定性。明確題干所要求的答題方向是正向還是逆向;確定題干本身的表述類型——完全正確、完全錯誤、正誤混雜、中性;判斷題干內容的指向性。二審查選項,明確選項本身正誤。三審查選項是否與題干存在必然聯系。要求:審——準(題干),辨——明(題肢),聯——緊(干肢)。“六排”:排謬法、排異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亂法、排外法。
5.重視規范答題,強化書寫格式
一要運用學科術語進行表述,呈現教材的相關基本觀點;二要結合材料闡述,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要求;三是答案安排要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四是書寫要認真,段落要分明,要點條理化,條理段落化。
訓練與規范的問題還應有個速度問題,考試不僅是考你會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考查你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的數量和質量(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場合)。課堂成就夢想,信念捍衛輝煌,態度決定高度,細節左右成敗,和諧促進發展。
(作者單位 安徽省阜陽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