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培養身心健康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創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和教學環境,筆者從當今中學教育中加強師生溝通的必要性和方法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對目前的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啟發。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兩則新聞:(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年僅23歲的班主任郝旭東被自己的學生李某連捅四刀而死;一起是浙江麗水市縉云縣盤溪中學31歲女教師潘偉仙被自己的學生丁某掐死。)這樣悲催的事件發生在由授業與受業之誼的師生之間,讓人在握腕痛惜之余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么了?
就這兩個案例來分析,我覺得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二是老師的教育手段或者說是與學生的溝通不夠所導致的。
當今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隨之提高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富人,同時,離婚率的增加、當代小孩因為家庭條件優越而嬌生慣養或因家庭貧窮導致自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是造成以上悲催事件的源頭。這是客觀環境所帶來的,身為教育工作者無法去改變,但加強溝通與交流,以此來減少悲劇發生的頻率,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加強師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應該從哪些環節去加強溝通和交流呢?
一、了解學生,區別對待
班級不管是差生或者優秀生,都應該從除學習以外的方面去了解他們,比如他們的生活、家庭環境等。只有了解這些情況后,才能及時捕捉到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給予對癥下藥,該開解的要開解,該引導的要引導,這樣在關鍵的事情上才能給予他們幫助,減少他們犯錯誤的可能性。
二、鼓勵比批評更重要
班中總避免不了會有一些差生,但造成他們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很好的改善。差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往往會導致出現自卑的心里。再加上刻板印象,好像所有不好的事情總會與這類學生沾邊。所以,要改變這樣的現狀,首先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給予及時的鼓勵。比如,差生的字寫得好,打掃衛生比較徹底等,都是一切鼓勵的來源。只要及時、運用得當,很容易就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同時也加強他們對老師的信任感,形成良性循環后自然就會對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家訪是師生感情融洽的潤滑劑
平時的家訪相信很多教師都會去做,但是諸如暑假、寒假期間的家訪可能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期間,學生都是在校園以外度過的,教師很難掌握他們的行蹤和思想動態。只有通過家訪或者是電話溝通的形式進行了解(最好是家訪),這樣學生會感覺到教師無時無刻都在關注、關愛他,自然會對教師產生感激之情,更可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可以更好的配合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溝通無小事,一點一滴的積累往往就是成就一座摩天大廈的基礎。教師們在思想上應該高度重視并有效執行下去才會獲得成效。歸根到底,這一切的支撐都需要教育者加強自身責任心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從而構建更好的教學秩序和和諧的校園環境。
(作者單位 重慶市巴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