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理念下,為了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堂提問有效性”這一課題進行探究。闡述其重要性、分析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而對課堂提問中“問什么”“怎么問”進行剖析和總結。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性;新課程理念
隨著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推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理念已經逐步滲透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創設和使用備受廣大教師的重視,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新亮點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之一。然而,不少課堂中問而不答、引而不發的現象還大量存在——教師為問而問,學生答非所問。這就要求老師優化提問的設計、熟悉提問的技巧,講究提問的藝術,促使課堂在“妙問”中生花!
一、課堂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學則帶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個好的問題能夠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在學生的頭腦中激起思維的漣漪。“有效的提問”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同時,提問不當會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盡量避免“對不對”“是不是”等無效提問,要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拓展性、發散性的提問。提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性,是一線教師在新形勢追問的老話題。
二、淺析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關于“問什么”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未知區。人的認知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因此,課堂所提問題應該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深或太淺。提問過淺,導致學生無須動腦;提問過深,導致學生無從動腦。
設題的精拙,不僅體現一個教師的素質,而且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因此,“問什么”是課前教師課前為實現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必要準備。我們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1.問題要有親切感、趣味性
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情緒極具易感性。教師充滿情感的提問,會形成一個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樂答;反之,學生的思路也會阻塞,畏懼回答。
問題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需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給學生設置有興趣的問題,學生才愿意思考、積極討
論、認真回答。
2.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學生的原有的知識與目標之間有空間,教師教學預設的目標方面必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開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不可能覆蓋全部,只能是篩選一部分知識,舍棄另一部分知識。因此,教師在預設時必須把問題的呈現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才能使學生的問題探究得到實現;因為問題的探究是要讓學生去獲得深刻的感受,而不只是“聽懂”。
3.問題要有順序性
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順序性,知識又有其系統性。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的系統性找準提問點,設計問題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認知理解性問題開始,到分析綜合性問題,再到創造評價性問題。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二)關于“怎么問”
1.提問時機的把握
第一,新課伊始。一般來說,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總有一種“新奇感”。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精心安排問題。使他們在“新奇、渴望”的心理狀態下討論、聽講,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學生困惑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越學越“糊涂”,尤其是對教材中的一些難點,他們往往理不出頭緒,甚至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教師善于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巧妙地設計出最能反映學生困惑或錯誤的問題。
第三,運用知識時。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理論聯系實際。政治老師要通過各種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問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2.提問對象的選擇
“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隨意中有玄機”是我們課堂提問中可以遵循的原則。
3.提問節奏的把握
課堂提問應該控制好頻率和速度。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思考,控制好提問的速度。一看學生答不上來就立刻換人,或者自己迫不及待地說出答案,長此以往,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熱情,提問達不到應有的目的和效果。由此,控制好提問的頻率和速度,是課堂提問有效性不可忽視的細節。
如,在講“財政的巨大作用”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刺激經濟發展,擴大內需,國家可以運用的財政手段有哪些?”學生的答案包括增發國債、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等。我繼而追問:“這些措施為什么可以擴大內需?”學生陷入了沉思。有學生問:“老師,增發國債不是相當于把老百姓手里的錢都拿走了嗎,減少了流通中的貨幣,怎么還能擴大內需?”這個時候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讓其他學生對此進行討論。學生們經過討論,得出了結論。這樣提問不僅順利地完成了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實現了學習的延伸和認識的升華。
4.提問反饋中的激勵
新課程下學生主體地位確立,“以生為本”的理念要求倡導教師的賞識教育,宜褒揚鼓勵,忌平板冷漠;宜循循善誘,忌越俎代庖;宜尊重關心,忌諷刺挖苦。反饋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但對知識本身的正確性必須把握原則,指出不正確的地方,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通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點燃學生學習探究的火焰,激活其思維的火花。作為教師,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創設和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從而能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是師生真實體驗、互動交流的平臺,妙問生花,讓素質教育別樣精彩!
參考文獻:
[1]鄭強.實施高中新課程前沿論壇.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0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胡東芳.交流與傾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3.
[4]吳效鋒.新課程怎么教:教學藝術與實踐.沈陽出版社,2003-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