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在遼沈、平津、淮海戰役取得偉大勝利,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大部被殲滅之后,蔣介石妄圖憑借長江這一天塹扼守江南,形成南北分治局面。毛主席、黨中央及時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并很快部署大軍渡江南下,消滅國民黨的殘余勢力,解放全中國。同時決定從華北、華東、東北、西北、中原各老解放區抽調大批干部隨軍南下,到新解放區建立人民政權,開辟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根據中央的決定,華北局決定從冀魯豫邊區抽調一個區黨委的干部架子,包括6個地委、30個縣委、210個區委的干部和勤雜人員。
率先報名南下
遵照中央和華北局的決定,冀魯豫區黨委迅即進行部署,組織南下隊伍,辦法是個人報名、組織批準。條件是:第一年輕,第二有一定文化知識,第三最好是共產黨員。女同志如果是干部,沒有孩子拖累也可以報名。很快從8個地委、專署、軍分區和57個縣市抽調3960名干部和2027名勤雜人員,共5987人,組成南下支隊,隨二野五兵團渡江南下。南下支隊司令員傅家選(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兼參謀長),政治委員徐運北(冀魯豫區黨委副書記),參謀長萬里(冀魯豫行署秘書長),政治部主任申云浦(冀魯豫六地委書記)、副主任郭超(冀魯豫四地委書記),供給部長陸耀海(二野五兵團供給部長)。冀魯豫南下支隊的任務是接收江西省的贛東北地區,組織贛東北區黨委和行署及其5個地市、27個縣市以及區鄉的黨組織和政權。
當時我在冀魯豫戰勤總指揮部供給部任總會計,剛剛結束淮海戰役帶擔架營的任務回到工作崗位不久,聽了號召南下的動員報告后立即報名并被批準南下,成為南下支隊的一員。當時我剛滿十九歲,已有四年黨齡,是南下支隊中最年輕的營職干部之一。
1949年3月,南下干部組成南下支隊,我作為二野五兵團供給部的會計,被編入南下支隊供給部任總會計,我的愛人聽說我報名南下,怕我把她丟下,迅速從范縣趕來菏澤要求與我一起南下。在我的請求下,組織上批準我愛人李英華也調入南下支隊供給部當出納,一起南下。
南下支隊在距今菏澤市三華里的晁八寨集中進行了一個月的軍事訓練。3月下旬,全支隊同志發了軍衣、被褥、雨布、米袋和老區人民慰問的鞋子等生活用品。
3月26日,冀魯豫區黨委在晁八寨舉行熱烈歡送全體隨軍南下同志的大會。區黨委主要負責人在會上作動員報告。令我難忘的是支隊政治部主任申云浦同志的動員講話。他的講話生動而幽默。他說,我們決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勝利,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有的同志覺得現在解放區生活已經不錯了,有地種了,有飯吃了,日子已經很好過了,何必還要打仗。他說,不徹底打倒國民黨,不解放全中國,這些勝利果實是保不住的。他詼諧地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國,就不是現在吃的窩窩頭,喝的‘黃金油’(玉米糊),晚上摟的剪發頭(解放區的婦女興剪短發了),而是大米美人魚了,有大米吃,有魚吃,可以找漂亮老婆。”大家哈哈大笑,不少人以為可能要我們去江蘇或浙江了。
3月31日起南下支隊走上征途。南下干部的行李非常簡單:一床被子(兩斤重)、一雙鞋子、一個茶缸、一條毛巾、一個布制挎包,還有一塊兩尺見方的油布,下雨當雨傘,不下雨用來打背包。
在今江蘇蚌埠至合肥的途中,記不起是什么原因了,我掉隊了,一個人追趕大部隊,走到深夜也未追上,夜間一個人在二郎廟里蹲了一晚,第二天才追上。
南下途中,當時的戰爭氣氛和跡象處處可見,上級命令只準沿公路前進,因公路兩側國民黨埋設的地雷尚未掃除。在長江兩岸,被人民解放軍炮火擊斃的國民黨軍的尸體、戰馬和殘存的彈殼以及三五成群、身著舊棉衣一瘸一拐的國民黨殘兵敗將,舉目可見。南下支隊的全體干勤人員,在南下征途上,精神振奮,紀律嚴明,高唱著革命歌曲,雄赳赳、氣昂昂地前進,時常受到當地群眾的夾道歡迎。
4月10日南下支隊來到安徽合肥市。在合肥等待渡江期間,接到總前委命令,調萬里帶一個大隊的干部去南京參加接管工作。萬里是山東東平人,抗日戰爭時期我一直在東平、梁山、聊城一帶活動,加之又聽過萬里的報告,所以對萬里的名字那時就熟悉,聽說他要與我們分開了,心里挺舍不得他離開。
南下支隊4月21日到達渡江地點安慶等待渡江,4月26日黎明乘木船渡江。渡江前,支隊領導作了渡江動員,號召會游泳的同志報名成立救生隊,就是說,渡江時如有人落水了要跳下去救人。我不會游泳,是個“旱鴨子”,但我也報名參加了救生隊。我找了塊木板,如有人落水,我就抱著木板跳下去救他。好在沒有發生這種情況。
南下途中,組織上交給我和李英華的任務是押運兩馬車準備在敵占區用的銀元。渡江后南方已進入雨季,行軍路上,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逢溝過坎,馬車過不去,我們就同押車戰士一起,把銀元一箱一箱扛過去,然后再裝車前進。晚上宿營后,我和李英華輪流睡在馬車上,以確保銀元的安全。歷盡千辛萬苦,5月初我們終于勝利到達江西上饒,我和愛人也圓滿完成了任務。
進軍大西南
贛東北是指江西省鄱陽湖、軍山湖以東,與安徽、浙江、福建接壤的廣大地區。這里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江西著名的魚米之鄉。贛江則是贛東北的母親河。我們很快愛上了這片熱土。贛東北解放后任務十分艱巨。剿匪、反霸、土改、征糧供給前線,還要培訓干部建立基層政權,等等。但戰爭形勢發展很快,我們南下至贛東北不到四個月,腳跟尚未完全站穩中央就決定進軍大西南,解放全中國。1949年9月,華東局決定冀魯豫南下支隊接管贛東北地區的原班人馬,加上江西地下黨的部分同志、贛東北區黨委各級干校的學員,以及江西解放后參加工作自愿西進的部分青年知識分子共9331人,組成西進支隊,隨二野五兵團西進接管貴州。西進支隊很快組成,其領導成員是:司令員傅家選,政委徐運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申云浦,政治部副主任郭超。
決定做出后,我作為贛東北行署財政處的總會計迅速與贛南行署財政處進行交接,一天就完成了交接任務。交接完成后才想起來為財政處印刷賬簿的印刷廠還剩了幾令紙張,會計科長王心廣(當時的科長是正團級干部)叫我去處理。工廠作價退了3元6角錢,我交給科長。王科長說,小田,咋辦?賬已經交了,讓會計科的同志一塊吃頓飯把它花了吧?我說,行。但心里也打鼓,是否違反紀律呢?
西進支隊9月中旬分批由上饒出發。西進途中,10月1日那天在湖南長沙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消息,大家歡欣鼓舞,一路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前進……”
等革命歌曲。
從江西上饒到貴陽,除武漢至九江坐一段木船外,一路步行,早起晚睡,爬山越嶺,個個精神抖擻。湖南境內的雪峰山真是夠高的,一上一下40多公里,地勢陡峭,云霧彌漫。爬一段就得停下來喘口氣。經過千辛萬苦,千里跋涉,我們于11月26日到達貴陽市。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山高路險,但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汞礦、鉛鋅礦位居世界前列,煤礦、鐵礦儲量十分豐富,足夠開采300年。從貴州解放那天起,我在貴州工作、生活了16年之久,直到1966年初調中共西南局工作。
貴州解放初期,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萬金油”干部,哪里需要就派我到哪里去。解放初期,我先是任軍管會財政接管部機要秘書,但土匪四起,截斷了貴陽市糧食、布匹、鹽巴、日用百貨等供應渠道,軍管會領導就調我到軍管會辦公室負責物資調運工作。隨著各級政權的建立,需要大批干部,1952年組織上又調我到革命大學和財經學校培養干部。“三反、五反”開始后又調我去省政府印刷廠領導“三反、五反”運動。“三反、五反”結束后又讓我去處理贓物。直到1953年下半年才回到省財政廳。在財政廳我先是任秘書科長,繼而任計劃科長、預算處長、辦公室主任、直到副廳長。我在貴州省整整工作了16年,這16年是我從21歲到35歲的青春年華。回顧這16年,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投入貴州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從不謀取個人私利,曾兩次獲得全省財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在貴州工作期間,我的足跡走遍貴州的78個縣市,對貴州的山山水水,對貴州各族人民的勤勞、樸實、誠懇、和諧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且終生難以忘懷。
(責任編輯 黃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