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2012年第二期刊載了《知情者談饒漱石》一文(以下簡稱《知文》)。文中有關于劉少奇的記述:
李振田談到劉少奇到上海期間,饒在接待上確實有過“怠慢”:劉少奇夫婦那年來(1950年)住了大概一個月,他左右的人對生活要求比較苛刻,如叮囑房里氣溫不得低于22度,不得高于24度,那時沒空調,靠燒鍋爐,這個溫度很難控制。饒開初陪了幾天,后來沒有陪。對劉左右人員的特殊要求,饒總是一邊嘆氣:“唉,唉……”
陸璀之弟陸熙昶也回憶說:上海解放后,劉少奇幾次來上海,陸璀講:“少奇同志來了,你也去陪一陪”。他說:“這次他是帶夫人來,還有小孩,又不是正兒八經地工作……”這件事有兩種看法:一是首長來應陪陪;二是工作正常就不需要陪。這說明饒是正確的。
這些內容都是不符合事實的。
經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等權威資料,1950年劉少奇從未去過上海,只是1951年冬劉少奇在南下視察過程中,于12月8日至12日在上海停留過5天。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確曾多次去過上海,但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幾天,從來沒有住過“一個月”。
劉少奇1951年12月在上海的五天中,和饒漱石、陳毅等領導干部談話,外出看望了居住在上海的宋慶齡和當時在上海休養的張云逸、吳亮平等老同志,視察了國營印染一廠、國營上海電線廠等單位,還乘軍艦在寒風中出海視察了海軍吳淞口要塞。怎么能說這“不是正兒八經地工作”呢?《知文》中所謂“他左右的人”要求“氣溫不得低于22度,不得高于24度”,而又沒有指出這個“左右的人”是誰,這就令人無法相信了。1951年12月劉少奇去上海之后,再次去上海已經是1957年4月。也就是說,1951年12月這次是饒漱石在上海工作期間,唯一一次接待劉少奇。此次劉少奇去上海,是和夫人王光美一起去的,但并沒有帶子女同行。因此,《知文》中所說“劉少奇幾次來上海,陸璀講……”云云,就是無稽之談了。
《知文》中還說到:饒漱石是劉少奇培養出來的。實際是指1942年劉少奇從華中調中央工作,安排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這里順便說一下這個問題。
“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決定東南局合并于中原局,成立新的華中局,由劉少奇任華中局書記。由于在原東南局中,饒漱石是副書記,陳毅是委員(書記是項英)。組建華中局領導班子時顯然考慮到了這個情況,由饒漱石任副書記兼宣傳部長,陳毅任委員。隨后又根據中央指示正式組成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由劉少奇任書記,陳毅、饒漱石等七人為常委。與此同時,在新四軍中,劉少奇是政委,陳毅是代理軍長。
在這種領導格局下,劉少奇請示中央后確定,在他離開后由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由陳毅代理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并繼續代理新四軍軍長,是很正常的安排。這里看不出特意栽培饒漱石的意思。
由上述可見,《知文》的真實性是大可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