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汪達之:教育史上的一段實踐

2012-04-29 00:00:00孫肖平
炎黃春秋 2012年1期

汪達之一生,最主要的職務是江蘇省淮安縣“新安小學”(簡稱“新小”)校長,但他在中國教育史上卻擁有一席之位,因他在80年前忠實地、創造性地實踐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公民教育思想。

達之先生祖籍安徽黟縣,1903年出生在安慶市貧困家庭。父親去世后,母親膝下三男一女,因生活貧窮,兩男一女先后去世。母親身邊只有遺腹子汪達之。母親靠替人洗衣、織補,總算把達之供養到中學畢業。1928年,達之報考行知先生在南京創辦的“曉莊師范”未能考中。經達之苦苦請求寬容。行知先生看在達之立志一生要做農村小學教師,卻因家貧體弱力薄,破例錄取。在“曉莊師范”,達之得知行知先生公費留美時,與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同學。學成回國后,孫科高官厚祿,愿與陶兄共享,均被行知先生婉言謝絕。行知先生寧愿腳穿草鞋,粗茶淡飯,興辦公民教育。達之看到行知先生給學生上課時是任何人不能打擾的。一次,門崗對行知先生說,“蔣委員長與夫人來看您了!”行知先生說“請他在會客室坐坐,我上完課就去。”達之入“曉莊師范”的第二年,讀到行知先生的《我的理想》一文:“余今生唯一目的在于經由教育而非軍事革命創造一民主國家。鑒于我中華民國突然誕生所帶來種種缺陷,余乃深信,如無真正的公民教育,其民之民國即不存在……再經兩年之培訓,余將回國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為我國人民組織一個高效率公眾教育體系,使他們能步美國之后塵,發展和保持一真正之民主國家。因此乃唯一能夠實現的正義而自由的理想之國。”行知先生的崇高理想,成為汪達之終生奮斗的目標。

1929年春,達之以優秀的學業,自告奮勇去貧窮落后、生活困難的“新小”接替陶行知先生任校長。達之與所有“曉莊師范”的同學一樣,不論任教員或校長都不拿工資。達之到任后與李友梅、九盛、和中三位同學同舟共濟。因師生斷炊,他們拿了一件大衣跑了三十里路,當不得兩元錢,又餓著肚子跑回學校。行知先生得知后,寫信說,“這種事是你們在長江北岸為鄉村教育史寫成悲壯的一頁。我們是何等的安慰而又是何等的敬佩你們啊!”于是揮筆寫下這著名的贊頌。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后來因蔣介石通緝行知先生,“曉莊師范”被封,身為共產黨員的李友梅離校躲避,另外兩位老師也因家庭生活所迫,先后離校。只有達之一人堅守崗位,奮斗不已。

“新小”校址原是一座破廟,屬徽商會址,其財產還有部分地租補貼學校,但因災荒或逃租,租金不能落實,主要靠行知先生每月寄數十元來接濟,還有社會人士一點捐助,再就是達之先生帶領學生開荒、種菜。其間,最讓達之為難的是,安慶老母生活無著,又是行知先生從自己每月的生活費中扣下幾元寄去。為此,達之深感內疚而痛苦萬分。他在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

“這里的小孩子,都是很苦的,他們多半都是衣不全,飯不飽的。我們本來有一種計劃,叫他們可以做工,管自己吃飯穿衣,但被政局和天災收去了,至今沒有辦法,不能救出他們的痛苦。學校簡直就是我的了。母親,我每思到,不能常常在您面前,又不能多寄一點錢給您用,心里立刻不安起來。但是,立即又叫我轉過一個念頭來,光是不安是不中用的,還是打起精神做我的事要緊。我發愿要將這些可憐窮苦無告的孩子們扶植起來,讓他們能得到自己的幸福。還要叫他們能認清誰給了窮苦的罪惡給他們受的。”

為了這些苦孩子,達之先生竟然和熱戀中的情人分手,姑娘唯一要求,就是與達之一起去生活較好的城市教書。讓達之拋棄比他的命還重要的一群窮苦孩子,是萬萬做不到的,雖然他此時已近30歲。

生活的艱難,感情的痛苦,磨煉了的意志,一群小學生在他的懷抱里茁壯成長。為了這些孩子能有:

“健康的體魄,生產的技能,藝術的興趣,征服自然的能力,改造社會的精神。實現這些、還要具備民主和獨立思考的頭腦。”

達之先生為落實孩子們的健康,要求他們:

“每天早晚運動各一次,每天刷牙漱口洗臉及衣被整潔各二次,每天喝白開水最少三次,每天大便一次。”

學校靠近運河,為了確保孩子們的生命安全,達之請漁民教每個孩子學會了游泳。

為讓學生掌握求生的技能,達之先生還請附近的老農做先生,教學生砌墻、修橋、筑路、種地。達之和當地農民關系很好。2011年春,作者前去“新小”所在地淮安縣城西河下鎮蓮花街采訪,85歲的姚崇、83歲的張壽喜、82歲的宋文明三位老人還記得“汪先生”(即達之先生)是怎樣教他們念書、勞動的。第一課,“起得早、睡得早,省油省燈草”;第二課,“多謝你家茶,多謝你家煙,多謝你家板凳坐半天”。達之先生看到鄉親們沒有飯吃,就寫信給報社,請教編織蒲草器具的方法。因為運河岸邊、校舍一旁的蕭湖里蒲草連片,達之先生學會后再教給鄉親們,待編好各種蒲草器具后,又四處奔走聯系銷路。此外,達之先生還把各家的地契收去,帶鄉親們一起去有關部門抵押換錢。老鄉的莊稼被駐軍的馬啃吃,達之先生去駐軍團部交涉,保護了莊稼豐收。達之先生和工廠的工人關系也很融洽,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新小”還辦了一個小型粉筆廠。文娛生活均由達之先生親自教孩子們唱歌、演戲。

達之先生教育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遇事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學校搞什么活動,不是要孩子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讓孩子們集體討論,最后由他做總結。一天,校外一個小朋友把校內一棵紫荊花樹偷去了,達之先生讓大家討論怎么辦?有的說把他狠狠打一頓,看他以后還敢再偷?有的說,讓他賠錢;有的說,讓他重新種一棵……最后達之先生說,我認為“重新種一棵”的意見較好,你們大家同意嗎?全體同學舉手通過。

“新小”有兩部分學生。一部分年歲大些,家庭較貧苦;再就是如革命家項英的女兒項蘇云和革命后代左義華這部分學生,他們吃飯穿衣等一切全由學校供給。另一部分年歲小些,家住附近,一切由家庭負擔。在學習方面,年歲大的除上課外還要輔導年歲小的;年歲小的回家后還要教父母認字。

達之先生創建“新安兒童旅行團”時,也是先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再作決定,然后給陶行知先生寫信,請他多多幫助。1933年,由7個小學生組成的“新安兒童旅行團”出發了,而達之先生則留在學校。7個孩子選出保衛員(負責安全),衛生員(負責看病)、伙食員(負責吃飯、喝水),對外聯絡員(負責參觀事項)。達之先生除給陶行知先生寫信外,還給在上海的朋友寫“求助信”。小朋友出發前,達之先生還在每個孩子口袋里放一元錢,以備急用。

小朋友們一下火車就投入了緊張的活動。在滬50天,參觀了紗廠、上海味精廠、黃浦江碼頭、“一·二八”淞滬戰場、教堂、光華大學、滬江大學、大廈大學、暨南大學以及十多所中學、小學等地。

小朋友們遵照行知先生的教導,在參觀工廠時,問“工廠有多少工人,資本家賺多少錢,工人一個月拿多少錢,一天干多長時間的活?”在參觀“家庭工業社”時,他們尋根問底,最后得知這家工業社生產的“無敵牙粉”和“無敵牙膏”是在抵制外國貨中產生的,還得知“一瓶牙膏提一分錢,支援國家買飛機!”時,個個感觸很深。

孩子們每到一處,首先把他們的《宣言》和左義華九歲時出版的《義華日記》送給接待單位,然后開始演講。那時上海有日本的租界,政府不準在報紙上出現“抗日”,只能寫成“抗x”。但是這群小朋友,到大學演講,就站在講桌上,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我們小孩子也決不當小亡國奴!”時,教授和學生在臺下一面鼓掌,一面流淚。

過去,有些上海人是看不起江北(指長江以北人)的。現在,這些窮苦孩子的言行,在上海引起轟動。他們剛到時,靠行知先生為他們聯系。可幾天后,打電話要求行知先生安排孩子們前去參觀、演講的單位就應接不暇了。意想不到的是《申報》主筆陳彬和與夫人,還把7個孩子接到家中,一住就是50天。市民出于感動,自動給孩子們送錢。

孩子們在滬的50天,達之先生給他們寫了8封信,叮囑他們注意安全,并盼他們勝利而歸。在1933年11月6日早晨的信中說:“昨夜忽起北風,清晨很寒,小河已有薄冰,我想到你們的衣服,你們趕緊和陶(行知)先生、孫先生(陶先生助手)商量,每人做一件粗布大衣,要緊,要緊。”有的信則是表揚他們當中回信寫得清晰工整,同時批評某某小朋友字跡模糊不清,還批評一位小朋友叫家中寄一元錢來買零食。……

小朋友們快要返校時,達之先生寫信給行知先生,請他對孩子們作一個評價。行知先生在1933年11月8日回達之先生的信中說:

這是新時代無價之寶,姑且定他萬萬萬萬萬的金元吧。這樣偉大的寶藏,世界誰也沒有,卻為新安所得,使福特摩爾根輩見著,未免要生小巫見大巫之感受。而新安不敢私為己有,愿公天下后世。這又是富翁們舍不得的了。好,如果討厭黃金,就讓我唱吧:

一群小光棍點點有七根,小的十二歲,大的沒結婚。

沒有父母帶,老師也不在,誰說小孩小,劃分新時代!

這群孩子中的張俊卿分管財務,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筆筆有據可查,總結賬面時記著:收支兩抵尚存:34元9分4厘。

小朋友出發時草鞋破衣,兩手空空;返回時,新衣新鞋,贈品成捆成包,贈送書數千冊。回到學校后,一位母親對達之先生說:“噯,早曉得這樣,我家的小四子就不讓他去學生意了。

自從“新安兒童旅行團”出發的那一天起,達之先生就考慮下一個更大的行動。“創建年歲大些,人數多些的‘新安旅行團’。”當“新安兒童旅行團”凱旋后,達之先生對下一步創建“新安旅行團”更充滿了信心。果然,經過兩年的緊張準備,在行知先生為首的各界鼎力幫助下,有14個學生成為“新安旅行團”(簡稱“新旅”)團員。為培養學生自主處理事務的能力,達之先生堅持不做團長,只當顧問,以宣傳國父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共赴國難”,實踐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修學旅行”為由。1935年10月,“新旅”從江蘇淮安出發了。

第一站,是江蘇省省會鎮江。他們就帶著兩本由7個小光棍所寫的《我們的旅行記》,前去拜訪教育廳長和省長。他們不肯接見,但看到“新旅”小孩子出版的書后,教育廳長陳果夫毅然在孩子們送去的特制大本子上寫了“幼學壯行”;省長周佛海寫了“鵬程萬里”。這個政要人物的《簽到本》,遇到攔路的國軍,就成了可靠的《通行證》。第二站,是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因有了前兩年“新安少年兒童團”的廣泛影響,吃住、開展活動都不成問題,但受到市長馬超俊的阻攔。他說小孩子抗什么日,快回去讀書。“新旅”小朋友們和市長爭辯說:“‘九一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我們的東三省,‘一·二八’進攻上海,現在又進攻華北和內蒙古了,東三省的大人當了亡國奴,小孩子不也當了小亡國奴嗎?”竟把市長說得啞口無言。

1935年11月間,“新旅”在南京遇到了一位自稱淮安的同鄉——中央黨部宣傳科高科長。“新旅”一位老團員是這樣描述的:這位高科長說:“聽說家鄉小朋友如此壯舉,非常欽佩,云云。他說和中央電影廠很熟,可以引我們去參觀。我們領了他的‘鄉情’。可是到了電影廠,只讓我們看了一個攝影棚內的布景棚,而廠方在茶話會上卻十分大方地搬出十幾本影片來……原來其中除了三本叫《農人之春》的所謂故事片外,其余都是些‘剿匪紀實’。我們這時才明白了這個‘同鄉’的真意。”

同樣還是這位高科長,在達之先生的筆下,卻有著不同的描述:“有位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高科長來安徽中學看我們,自稱淮安人,說是今天看到報上的報道,感到你們為淮安人爭光,我特先來看過你們再去上班……他已準備星期天招待我們在他家吃頓飯……星期天我們到了高家,他自己忙著安排飯菜和座位……午飯吃完,他親自和我們一邊吃茶、一邊說話,首先說南京淮安人不多,接著談到我們這樣出來鍛煉一下很好,又談到社會上很復雜,連他們機關內部都是很復雜的,提醒我們要謹慎,不要受到壞人欺騙。接著談到要他幫助什么,能辦到的,一定幫忙。我們提出兩件事,一是中央黨部出的一部影片《農人之春》能不能借給我們帶到各地去放映?二是能不能為我們發一張護照?他想了一下說,只要你們寫一個報告經批一下,是可以辦到的。”達之先生還寫了高科長不但為“新旅”辦了護照,而且看文藝節目、借用影片的手續都為我們辦到了,還為我們送了一面錦旗。現在回憶起來,“與這位高科長的見面,是想不到的事。”達之先生對高科長的批評僅僅是“也反映了他是當時國民黨的高官厚祿的人,而封建意識的鄉情是那樣濃厚”而已。

上面這段文字,是達之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殘酷迫害,關在牛棚中交代“反革命罪行”時所寫。如果他把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高科長臭罵一通,造反派肯定少抽他幾皮帶,但達之先生寧死不說一句假話。

也有人說,“新旅”是由中共上海左翼教聯黨支部決定成立的。我們至今在達之先生的所有文字中查不到這一重要決定的片言只語。如果真的有這個決定,達之先生為何不在“文革”受迫害時,把這無價的“光環”罩在自己頭上?

我們從達之先生1933年寫給旅行上海的孩子們的信中看到,那時他就產生了創建“新安旅行團”的想法,而且行知先生已答應給他們買一部電影放映機。這就是說,“新旅”的創建主要是靠陶行知先生和汪達之先生的操勞。當然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還有各界的支持。行知先生是敬仰共產黨的。他的學生、朋友很多是共產黨員。但是行知先生本人不加入國民黨,也不加入共產黨。他在1924年創辦平民學校時,就提出:“不要帶色彩。讀書本是一件好事,如若帶一點色彩就不好了。”達之先生也是如此,他三十年代不是黨員,但熱愛共產黨。不過,“文革”期間,達之先生在所寫的“交代材料”中說,1937年,團員徐志貫,去龍東邊區找馮文彬,為的是瞞著他在‘新旅’建立中共黨支部。那時,達之先生是不愿意在“新旅”建立中共黨支部的。

老團員張牧在一篇文章中說:“達之先生為何聽到‘新旅’建黨心情沉重?”達之先生說:“黨可有鐵的紀律的呀,那就是無條件地服從了,我入黨以后,黨如果要決定取消‘新旅’,那我怎么辦呢?”

達之先生在帶領“新旅”進行長期抗日救國宣傳教育的同時,十分重視提高團員政治思想水平。“新旅”從淮安出發不久,達之先生就帶領大家拜訪抗日將領馮玉祥,馮將軍雖以粗茶淡飯待客,但卻激昂慷慨地給團員們講了“為什么一定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道理。

為加強孩子們的文化藝術基礎學習,1936年4月,“新旅”參加了由田漢同志在南京主持的話劇會演。團員們在表演、收票和服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田漢同志和音樂家張曙為“新旅”創作了團歌:

同學們別忘了我們的口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跳,一邊兒學習一邊兒教。

別笑我們年紀小,我們要把中國來改造!來改造!……

“新旅”從南京赴上海后,立即匯入了上海抗日救國的洪流。同時,擠出時間學習,達之先生請艾思奇先生給團員講解《大眾哲學》,音樂家冼星海、呂驥、盛家倫、麥新、孟波都不取分文報酬自動前來教“新旅”唱歌。期間,吸入了骨干團員童常、張平、黃中一。張平已考上復旦大學,但他被“新旅”青少年的革命熱情所吸引,也加入了“新旅”,并把讀大學的學費捐給了“新旅”。在上海,由蔡楚生導演的《小武義》故事片,請“新旅”小團員曹維東演主角。魯迅先生逝世后,“新旅”承擔了葬禮挽歌隊任務。

1936年11月23日,傅作義部隊向盤踞在百靈廟的日軍發起了攻擊,收復了百靈廟及其附近地區。為慶祝這一勝利。“新旅”在上海“生活教育社”的安排下,參加了由著名電影演員陳波兒為團長、達之先生為副團長的“上海文化界赴綏慰勞團”。“新旅”團員除了為抗日將士送慰問品外,還演出了文藝節目。期間,傅作義和閻錫山在舉行宴會時,也邀請“新旅”團員參加。

達之先生正在考慮“新旅”下一步去哪里之時,恰遇著名記者范長江先生,他勸“新旅”到大西北去看看。于是,達之先生向傅作義提出要求,傅將軍當即答應,并向他的所屬部隊打電話,還派車送行。“新旅”在內蒙古草原,為牧民和農民唱歌、跳舞。為了團員的生活費,“新旅”在放映電影時要收一點費的,但實在沒錢的小朋友,只要喊一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就可入場。或者當場教幾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字,只要能寫出來,也是可以入場的。這些鄉親們祖祖輩輩沒看過電影,于是,騎馬、趕車,從幾十里路遠的地方涌來。“新旅”團員借機向鄉親們學習當地民歌。

在包頭,“新旅”受到段繩武先生的熱情招待,達之先生向團員介紹段先生原是國民革命軍一位師長。在山東駐軍時,被武訓為窮苦孩子“乞討辦學”所感動,將家產變賣后,到包頭建新村、辦學校。團員們知道行知先生非常敬重武訓,聽了達之先生的介紹,也對段先生十分敬佩。

1937年12月,“新旅”經綏遠、寧夏來到甘肅省時,達之先生到八路軍辦事處和謝覺哉同志取得了聯系。也找了省主席朱紹良,請他幫助調車去西安,因車輛較少給“新旅”雇了兩輛車,送了300塊錢,給每位團員做了一套新衣服,并歡迎“新旅”長期在甘肅工作。

1938年5月,“新旅”到達西安。張牧在《新安旅行團——我的一些回憶》一文中說;“我們支部討論時,一致意見是不如從西安去延安,那樣全團同志可分別到抗大、陜公(陜北公學院)、魯藝去學習,然后由組織分配到八路軍前線工作。徐志貫同志將這個想法提出來,汪先生就問他,那我們這個團體就解散了?!他贊成去邊區,但反對團體就此結束。當時我們三個黨員都覺得汪達之先生把團體看成個人所有,太個人主義了。”當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主任林伯渠同志向“新旅”三個黨員和派來建黨的牟永春同志說明“新旅”不能解散的理由后,張牧同志說:“這我們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1938年6月底,“新旅”到達武漢。在這里又看到田漢同志。這時,日寇步步逼近武漢,連田漢同志都有些憂心如焚。這時,13歲參加“新旅”的范政,寫了一個抗日話劇請田漢同志指教。田漢同志看后精神為之一振,那天他為保衛大武漢作動員報告時,提到范政的名字,說著就從講臺上下來走進人群中,一面激動地高呼“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一面說“一個具有這樣杰出后代的民族,是任何敵人也打不倒的!”在武漢,達之先生和他的孩子們深入工廠、學校、部隊,演講、唱歌、寫標語,鼓舞士氣,直至軍民大撤退時,還堅持到最后一分鐘。這時,周恩來同志和郭沫若先生給了“新旅”高度評價。從國外宣傳抗日回國的行知先生,則頌揚“新旅”:

人從武漢散,他在武漢干;

一群小好漢,保衛大武漢!

1938年8月底,達之先生率“新旅”到達長沙。9月底,中共湖南省委青委李銳同志(即曾任毛主席秘書的李銳)通知“新旅”,派人隨湖南省委“第十戰時兒童保育院”開展青少年工作。黨支部決定成立“西南第二工作隊”。李銳同志并把8歲表弟方南君、10歲的表妹方曉,及別的小朋友送到“新旅”參加革命。這時,周恩來與“三廳”的同志也到長沙。周恩來同志決定“新旅”直屬“三廳”編制,仍回到西北地區工作。但在路經桂林時,因交通不便,滯留桂林。

當時敵機天天轟炸桂林,“新旅”在七星巖舉辦了“巖洞教育”活動。在市民躲飛機時,宣傳抗日,教孩子唱歌、識字。因“新旅”在桂林各項工作出色,受到八路軍辦事處李克農同志的表揚,蘇聯塔斯社記者卡爾曼還為“新旅”拍了紀錄片。

1939年春,政治形勢日益惡化,達之先生為求三廳解決去西北的問題,到重慶交涉。1939年秋,聽到三廳要停發“新旅”的工作費用后,他又去重慶。這時,正值周恩來同志出國回來,“新旅”的工作費用沒有停發。于是,在桂林恢復了“新安學校”,當時,桂林聚集了許多文藝界名人,他們對“新旅”幫助很大,舞蹈家吳曉邦步行往返十幾里路,分文不取為“新旅”排演《虎爺》。

1940年春,駐柳州第四戰區政治部通知“新旅”到柳州聽候整編。當第三次通知時,達之先生親自前去交涉,回來后即與劉季平同志一起研究,給總政治部主任張治中寫了《報告》,還給馮玉祥、陶行知先生寫了信,才暫時保住了“新旅”。

“皖南事變”發生后,“新旅”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難。團員們把父母給的零用錢交到團部。范政、大朋、張拓把剛出書的稿費全部交公。在周恩來同志的關心下,1941年2月,“新旅”賣掉電影放映機等家當做路費,經香港、上海,秘密轉到蘇北抗日根據地,受到劉少奇、陳毅等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新旅”組織了18萬少年兒童,為宣傳抗日救國做出了重大貢獻。達之先生則先后任鹽埠區行署文教處等職……1944年,達之先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45年,達之先生開始了新的生活——43歲的他與楊楠琛同志結為夫妻,行知先生贈詩祝賀。達之先生和楊楠琛同志婚后生二子,汪如一和汪心一。改革開放后,如一一家四口移居美國;心一一家在國內。

1952年,經全國21個省市和香港、行程五萬里,曾受到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關注,從14個團員發展到500多團員的“新旅”,完成了神圣的歷史任務,與幾個文藝團體合并為“上海歌劇院”。達之先生離南京“曉莊師范”校長一職,赴北京“人民大學”學習,后調教育部工作。當時,全國大批武訓。1946年,行知先生逝世時,毛澤東同志把行知先生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僅僅五年之后,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受到批判。自此,達之先生心情十分痛苦。這時,達之先生的學生常去看望他,達之先生感到無限欣慰。然而,不幸的是,1953年,他“就我國綜合技術教育問題”向教育部黨組“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建議”,多方面提出了精辟論述和獨到見解,在“文革”中,被廣東民族學院專案組誣為“三反”言論印發和批判。此時,任職廣東民族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的達之先生慘遭迫害,更令人痛心的是,他視為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新旅”團員,有的成為“胡風分子”(杜高)、有的成為“右派分子”(郝杰、嚴忠、馬戈),而11歲參加“新旅”、13歲加入共產黨、被郭沫若先生視為多才多藝的作家范政,先被打成右派,后在“文革”中臥軌自殺。從小參加“新旅”的著名油畫家、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的肖峰,在“文革”中被打成“蘇修特務”,“文革”中,“新旅”團員半數以上遭到沖擊。

被黨和人民譽為“優秀共產黨員、人民教育家”的達之先生,1980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根據達之先生的遺愿葬于淮安蓮花街。

如今,已遇耄耋之年的“新旅”團員,回憶起達之先生時,個個猶如孩童一樣,都不叫“達之先生”而叫“汪爸爸!”。

(作者系“新旅”團員、著名作家,著有《孫肖平文集》四卷)

(責任編輯 楊繼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一区| 538国产视频| 91免费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成人一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91精品网站| 国产一在线|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亚洲午夜片|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福利拍拍拍| 日韩在线视频网|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麻豆精品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在线五月婷婷|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91国内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欧美无专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91av在线| 午夜啪啪网|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嫩模喷白浆| 一区二区午夜|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午夜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