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編輯部:感謝你們給我發來讀者對《胡耀邦最后的日子》一文的某些質疑。讀者指出東德承認《新論壇》合法和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是在胡耀邦去世之后,文章把它寫在胡耀邦在世時,顯然是不對的。這是作者的失誤,理應向讀者致歉。但這一具體情節的差錯,并不影響這段文字的意思。1988年冬和1989年春,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政局發生劇烈變動,對我國社會各階層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毋庸置疑,胡耀邦更是對此無比關注。他每天閱讀中央編發的《內部參考》資料,了解事變發展的情況,思考它所產生的影響和后果。我的文章所寫的那段文字,正是他當時思想和談話的真實記錄。由于他的談話是我事后的追記,在談到東歐事變的具體事件中,關于東德的情況,我當時只記下了“東德”兩個字,而未記下具體內容。這次寫文章時,就把印象中的承認《新論壇》反對派和開放柏林邊界寫了進去,而未加查對,這是我的不慎重。至于胡耀邦當時在“內參”中是否已經看到東德政局變化的一些反映,我現在也不敢妄加揣測,不過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總是有一個過程的。
劉崇文
2011年12月17日
看了貴刊2011年第1期上由毛德傳撰寫的《胡喬木詞與杭州毀墓拆碑》一文后,感觸頗深。
但在該文中有些地方和事實有一定的出入,例如第23頁“四”部分中的(一)“是反帝反侵略。……摧毀了九里松石蓮亭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美國、加拿大神文、牧師的二十個墓群,包括曾任燕京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父母之墓……”這里談到的司徒雷登父母墓(還應該包括司徒雷登弟弟的墓)并不是在那次“文化革命”中被摧毀的,而是早在1952年左右在建造九里松解放軍117醫院時被遷移走的。2008年至2010年因工作需要,我們特意采訪了上世紀50年代初畢業于南京神學院、杭州從事神職工作、現年86年的舒昌榮老人,舒老說,司徒雷登父母及兄弟墓早在1952年左右已被遷移,因此知道的人很少,現在一些著作和文章也搞錯了。舒老帶我們到當時的墓地處,親自向我們指點了原司徒雷登父母和兄弟墓地的正確位置,在靈隱路洪春橋下小溪西側,即現在解放軍117醫院圍墻東南端,臨近靈隱路。舒老告訴我們,杭州靈隱路九里松石蓮亭一帶確有一基督教墓地,但屬基督教內地會墓地,因此很多人并不熟悉這些情況,往往將內地會墓地與長老會墓地混淆在一起,故出現了將司徒雷登父母和兄弟墓誤為在九里松石蓮亭一帶墓地是不正確的。
杭州讀者 張鵬搏 張鵬程
《炎黃春秋》2011年第9期《辛亥百年:從世界演變看中國改革路線圖》一文中說:“2008年9月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州騷亂,把政府砸了,也把當地超市砸了,超市與事件毫無關系。結果國慶節商店全部關門,野戰部隊開進去才恢復秩序”。
這則報道與實際情況不符,我作為當地人,知道事件的全過程,愿說明如下:
1.“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州”應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把政府砸了”沒有的事。只是那幾天晚上有大群人(幾百人)在政府門前鬧事,進不了政府;3.“也把當地超市砸了”,事實是有少數人趁火打劫、渾水摸魚,到超市搶走了一些貴重的商品,當時有些經營貴重商品的商店怕搶關門是事實;4.“國慶節商店全部關門”就完全不是事實了;5.“野戰軍開進去才恢復秩序”,野戰軍是隨便能動的嗎!不是野戰軍,是來了省里的特警,恢復了秩序才走的。
《炎黃春秋》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引證事實有誤,應該更正。
83歲老干部 劉重孚
2011年第10期,第43頁李仲謀同志撰寫的《批判陶行知始末》一文中引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董必武悼詩“吾敬陶夫子,當今一圣人。方園中規矩,教育愈陶多鈞。棟折吾將壓,山頹道未伸。此生安仰止,天復可歸仁。”有誤,應為“敬愛陶夫子,當今一圣人。方圓中規矩,教育愈陶鈞。棟折吾將壓。山頹道未伸。此生安仰止,天復可歸仁。”
青島讀者 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