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 我們的語文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作者根據職專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課堂內外、思想意識、提高途徑等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職業教育中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職業教育;口頭用語;演講;話題討論;辯論
當今的社會生活,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之間的思想、觀念、建議等都得靠口語表達進行交流。用人單位也越來越重視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考核。因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顯而易見它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片面強調傳授知識,往往忽視了人與其他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即說話能力的培養。為改變這種狀況,根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指導的思想,職業語文教學改革已經開始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并加強了說話能力實踐活動的訓練。 針對職專生的專業特點及其社會服務性,教學中,筆者堅持著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來抓,并將其貫穿于教學始終,有意識、有計劃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一、根據職校生特點,認識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職專生生源整體素質比以往有所滑坡,很大一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薄弱,且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心理。在課堂上或答非所問,或不知所云,或干脆一言不語。這也造成部分學生不善于交流、表達,發表見解,更有甚者口頭禪不斷,粗話連篇。如果不注重職專生說話能力的培養,那么他們兩到三年后走上社會,縱有精湛的技能,也會因為不懂得恰當的交流,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和職業需求,使自身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局限。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中職生“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和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的表達和交流。”因此,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學習口語表達的技巧,以文明禮貌的口語促進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提高與社會融洽的能力,用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服務于職業工作,適應社會的發展,做個有交際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口語交際途徑與方法
(一)注重課前口語訓練
根據日后就業的需要和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不符的現狀,我們將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可安排在每節課的課前三或五分鐘時間內完成,訓練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由照讀到脫稿,由簡短到成篇、由對話到辯論,由有備到即興。職高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應實行分層,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專業提出適當的要求。例如對幼教專業的班級口語表達作為專業素質本身有著高要求,在訓練是可要求他們自行選材、脫稿講演,對計算機專業的班級則要求他們講述身邊發生的事件、復述故事內容等。在具體操作時分三階段:首先讓他們敢說,主要針對克服害怕的心理,只要能大方、得體的站在講臺前大聲說就行。對表現好的同學應及時給予表揚,進步較大的予以肯定,甚至對個別能力較差的,教師自己準備了些材料讓他們持稿照讀,后要求自行準備一分材料來彌補。經過多次的疏導,他們當眾說話的勇氣和信心有所增強。其次,要求他們能說。結合他們所學專業特點規定話題要求他們圍繞話題說,做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或全篇,表情自然、恰當。允許擬定說話要點,持鋼上臺。例如在烹飪班,我先要求他們上網搜尋一些名菜佳肴的由來或傳說上臺演講,后又結合日常專業學習的活動進行說話訓練。還有,對于幼教班的學生,不僅要求她們敢說、能說而且還要求會說。我主要采用即興說話的形式,事先征集她們最感興趣的話題,課前以抽簽的方式來確定說話的內容并在“說”的技巧上如語音、語調、語態的運用,音量、力度的控制上對他們更高地要求。這樣,學生普遍能大膽地上臺暢所欲言,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總之,課前三分鐘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應好好利用。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
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主要載體,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語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語文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的語文教師,更應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聽”去“說”。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方法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好渠道。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體會,覺得以下幾種做法對培養職專學生口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1.注重美文朗讀與背誦
美文朗讀與背誦是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優美的文章能讓人心馳神往,朗讀、背誦它,不僅可以增加詞匯量,還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提升語感,優化詞匯,增強語言表達的幽默感、誠信度。因此,我在每節課都安排時間朗讀,或單獨讀,或集體讀,對于精彩的語段,則要求背誦,使學生的口語得以全面、嚴格的訓練。
2.注重文章的復述訓練
復述訓練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在理解基礎上,通過復述,消化,領會課文,使學生在口頭訓練中強化吸收課本語言,使口語和書面語得以銜接。例如我在教《士兵突擊》這篇文章時要求學生在自讀全文的基礎上,以小組活動的形式,每個同學在小組內進行簡要復述課文內容,并以“我喜歡文中的某某人,因為他……”為話題,闡述對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借鑒話題加強討論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后,教師不妨借鑒現在電視上比較流行的談話節目的一些做法,對文章的焦點或有爭議性的讓學生有發表見解的欲望的地方,由演講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談話嘉賓,教師擔任主持,其他同學作為現場觀眾進行討論。一個階段后可以組織學生精選一些熱點話題,叫學生自己主持,主持人主要起到拋磚引玉和穿針引線的作用,現場觀眾可以對嘉賓進行提問或就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這種對話討論的形式加強學生的說話能力。
4.適時組織、指導辯論
在口語表達的諸種形式中,辯論是口語表達中的精華。辯論是指參加的雙方,就同一話題,強調站在彼此對立的立場,進行針鋒相對的論爭,主要通過闡述己方觀點,同時批駁對方謬誤,從而達到肯定己方觀點。語文教學中,應多采用競賽式辯論形式培養學生的辯駁能力,學生往往興趣較高,在辯論中,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能得以很大地提高,加強說話的針對性、邏輯性。
5.創設情境,加強對話訓練
職專生在校兩三年后就要步入社會,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及未來的求職應聘,工作中的談判、主持、公關等,都與口頭表達能力休戚相關。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模擬和創設一些情境,增加言語環境的現場感,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對話訓練。比如,練習的初期可以創設一個電話交談的場景,由多人參加,然后讓學生評價其中的得失。在模擬和評價中,使學生明確電話交談的有關注意點。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實際結合現有教材口語訓練部分,創設一個幾名學生同時去自薦求職的情境,通過模擬,使學生掌握求職應聘時與專業對口的語言要求。
另外,恰當運用態勢語,對提高說話效果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態勢語是指進行思想交流、語言表達時人體的某一部分的每一個有意或無意的動作行為,包括體態、表情、動作等,它在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對于表達者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增進表達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口才訓練時,不能忽略對態勢語(特別是其中的動作語和表情語)的指導,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模仿那些得體的態勢,從而更好的體現說話者的風度和修養。
(三)結合作文教學進行口語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命題進行口頭作文。在學生稍作準備之后進行連貫、系統地表達,說時可以是幾句話,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說前可以先列個提綱,這樣就把說和寫結合起來。為了在寫作中提高中職生的語言素養,我結合教材中的寫作訓練要求,先讓學生進行單項口頭作文訓練,如外貌描寫、場面描寫、簡單情景介紹等。并經過訂正,相互之間的評議,提高各自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訓練,如先自述一件事然后加以評述要求觀點鮮明,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這樣,不僅提高口語能力的表達而且提高了寫作能力,做到能說會寫,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四)寓教于樂,增強口語訓練
課堂說話訓練畢竟時間空間有限而活動課是語文教學的另一重要陣地。例如,有效地利用主題班會、德育活動、校園文化等這些陣地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演講比賽”、“對話、辯論”、“藝術評議”等形式多樣的說話訓練。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演練機會,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說話能力的興趣和促進說話能力的提高。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的聽說能力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日后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的順利與否。毫無疑問,如何提高職專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作為職校的語文老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不一而足,我們只有在教學中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對提高職專生的口語素質都有莫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2]陳延軍.培養學生的讀寫表現力[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