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基礎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計算機基礎教育可以推動計算機知識的普及,促進計算機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正在形成、發展的人才市場服務。因此,加強計算機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尤其是實踐操作能力已成為各個學校所關注的問題。目前,社會對計算機水平的需求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高,所以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越來越嚴重,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本文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對該課程的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程;教學改革
計算機作為一種現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所必須具備和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辦公的無紙化、電器的智能化、消費的電子化等等,計算機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種渠道、手段來獲取所需的知識。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培養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而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對于提高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點應轉向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體系,從而進步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
一、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
在城鄉,中學的計算機教學條件及學生家庭條件都差別較大,所以,導致進入高校以后,有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很好,而有的連計算機鍵盤都不會使用。
(二)計算機教學變成應試教學
現階段,大學生為了找工作,陷入各種考證泥潭。因此,學生只關心計算機等級考試有關的知識點,把精力投入到與考試相關的學習中,學校更重視考試的過級率,教師也只注重講授考試內容。而這種孤立于專業需求而進行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不能使學生形成較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達到較高的實際應用水平。這樣,導致很多學生對已學的計算機知識流于表面,不能靈活運用,不能使用已學的計算機知識來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三)理論教學與應用教學脫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承,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手段,應用是目的。很多大學生未能轉變中學的學習方法,上課只求能聽懂老師講授的內容,完成老師布置的實驗作業,欠缺自學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四)計算機教學脫離社會需求
計算機基礎教學只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對學生“計算機意識”的培養。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不能有效地完善學生計算機知識結構、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服務于本專業等問題。基于對以上幾點的認識,現如今有必要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目標
國家教育部根據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應掌握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本專業與相關領域的計算機開發能力,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的基本目標,提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計算機技術基礎教育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三個層次教育的課程體系。以能力素質為核心,以知識素質為主體,應該是職業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結構的主體?!澳芰Ρ疚弧苯逃歉呗毥逃捏w現,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是認知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內容
1、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建立精品課程。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性,例如,學習時間較短,課時較少。 因此,首先,高校要改變只注重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思想觀念,建立新的教學評估指標,緩解等級考試通過率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在課程的安排上,要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設置,讓教師有足夠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深入掌握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其次,要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這既是課程改革的關鍵,也是評價精品課程最重要的客觀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調整,重點圍繞著貼近實際應用,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出發點,即以提高技能為宗旨進行內容整合和提高,使課程內容既體現了先進性、實效性和應用性,又照顧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后,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更新太快,所以在完成課本教學的基礎上,需要適當的增加一些最新的知識點和相關的課外知識。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積極更新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大力提倡“精講多練”。因此,計算機實驗教學應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要作統籌安排,形成較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以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3、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提高計算機基礎的綜合應用能力。打破孤立的教學,使計算機教學服務于本專業,隨著教改的深人發展,各專業基礎課程也逐步強化了計算機技術的滲透,這既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連續性,又體現了計算機基礎教學服務于本專業的教學目的,即強調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是進行計算機技術知識教育,而且也是進行計算機技術應用教育。 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使得計算機知識能夠服務于本專業,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積極參與本專業教學改革,把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聯成一體。通過交流協商,對不同的專業分別開設側重點不同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確定計算機基礎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水平,而且掌握計算機技術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專業,也就是培養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
4、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性教學。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相比,知識更新速度快,若計算機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則學生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因而教學的注重點應從“教”轉向“學”,逐步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有步驟有計劃地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即以學生為認知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主動建立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教學模式上去。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的學習,把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自覺應用到學習計算機新知識的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并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進行開放性教學,開放性思維訓練。教師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進行啟發和引導,更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提倡差異。培養學生想提問題、敢提問題和會提問題的能力。
觀念創新是方向,只有觀念創新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思維創新是方法,尋求思想方法和行為方法;知識創新是目的,創造新的知識實體。實現三個創新的中心環節是思維創新,而思維創新的核心則是學會運用非邏輯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5、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想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必須有豐富的教學手段。
(1)設計案例,提高興趣。所謂“設計案例”,就是構造一種實際案例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計劃和執行解決過程的方案,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面對不同的學生,需要采取分層教學,要求基礎好的同學在完成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必須完成附加內容的學習。
(3)漸進分析,由淺入深。所謂“漸進分析”,指教師根據案例要求,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的逐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教學方法。
(4)效果比較,提高理解?!靶Ч容^”指對同一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制作,然后進行比較。直接教學,學生體會不到該知識點的優越性,通過對比,學生提高了認識,加深了記憶,克服了易犯的錯誤。
(5)開展興趣小組,以賽促學。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些興趣小組或課題小組,并將其和一些競賽結合起來,給予學生更多的動力。也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遇到困難時的心理素質。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由統一的教學單位如計算機基礎教研室承擔,有利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規劃、組織和實施,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的交流,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除了采取政策傾斜,穩定教師隊伍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引進具有較高計算機造詣的人才;其次,利用本校現有的利條件和優勢,調動教師鉆研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第三,促進校內外計算機學術交流,支持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參與學術活動,提高學術水平;第四,通過參于其他專業學科的科研活動,拓寬知識面。事實證明通過提高教師計算機水平,能夠提高了學生計算機文化的知識面,并能為專業教學和科研服務。
教師要積極自我學習計算機新知識、新技術,并且積極參加科研工作,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只有提高整個計算機基礎教育師資隊伍的計算機水平,才能使計算機基礎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是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才能確保教學質量。
7、開展網絡化平臺教學。大力推廣網絡教學模式,提供一種符合計算機課程教學特點的動態教科書,以方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是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想要努力達到的目標。網絡教學可采用網絡輔助教學模式,該模式把傳統教學方法和網絡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一部分課時由老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生面對面進行講授,另一部分課時由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自學。教師向網絡平臺上提供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計劃、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學視頻、實驗素材、模擬試題等。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二十一世紀教學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教育、技術教育,又是人才素質教育,是各學科發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任何一門學科,同時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思維方式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在整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深化改革進程,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從全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推動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
總而言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是質量和特色隨著高等教育從觀念更新與模式轉換向教學過程深入,這樣的改革方向是種必然。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對計算機基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計算機技術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我們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要與當前計算機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發展相結合,尤其是計算機基礎教學,更應與當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相適應。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今后在教學中將而臨更多的新問題,我們要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繼續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建.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的困惑與對策[J].福建電腦,2006(4).
[2]解福,魏東平.計算機文化基礎[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武昌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