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一些中學生的心目中,總是猶過眼煙云虛無縹緲,總是與人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于是,除了為應付考試而不得不死記硬背外,似乎別無學習的興趣、動力和功效可言。其中原因說來很多,但根源之一恐怕就在于,我們在歷史教學或歷史課堂中,沒有很好地尋求和建立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鮮活聯系,或者把歷史與現實固有的鮮活聯系給削弱甚至割裂了。倘若真到如此境地,那么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責怪學生,只有從有效性等角度,來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或者課堂了。
那么,我們怎樣改進課堂教學,才能有助于學生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讓歷史知識變得鮮活,從而有助于直接培養他們的歷史意識、歷史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呢?我以為,在很多方法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效之策,就是尋找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下面,我們通過兩個高中案例來分析、透視歷史課堂尋找歷史與現實契合點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案例 神奇的姓氏
人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高中學生來說,高一新學期的第一節歷史課顯得尤為重要。移老師上第一節課,往往先做自我介紹,然后寫下自己的姓——“移”。她注意到學生對這個少見的姓氏特別好奇,于是就讓他們猜測漢族人中像她這種奇怪少見姓氏的來源可能是什么。
生甲:你的祖先可能是一位天文學家,成天觀測天象、遙望天空,看到斗轉星移,就給自己和后代取姓為移了。
生乙:你的祖上可能有什么大的貢獻,皇上為獎勵他而賜的姓,為了表明與眾不同,才賜了這么一個少見的姓。
聽到這,移老師不由得非常自豪而竊喜了。
生丙:老師,你別高興得太早了,我的觀點與他正相反,我推測你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一個被貶的犯人,家被抄了,為了躲避災禍,才隱姓埋名,改了一個少見的姓,讓別人不明底細。
移老師發現丙同學說的話很有見地,并滿懷自信,就問她:為什么會這樣想?
生丙:因為我的母親祖上就有類似經歷,她本姓“查”,祖上因獲罪被下令滿門抄斬,家族逃亡時為了躲避災禍,隱姓埋名,有的就把原來姓氏下面故意少寫一橫改成了“ 杳”,而她母親這一支則把底下的那一橫放在上面變成撇,就姓“香”了。
這位小香同學的發言,一下更激發了同學們的熱情。
生丁:你的祖先有可能是少數民族,為躲避北方戰亂而南遷,不斷與漢族融合而姓移。
生戊:你的祖上也有可能是波斯人、阿拉伯人或羅馬人,隨著絲綢之路開通到中國經商,看到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就留下不想走了,并與我們漢族人通婚,相互融合了。
這位同學的發言是在學生一片熱烈的掌聲、嬉笑聲、議論聲中結束的。移老師給同學們談起了一位姓“買”的老師,她的祖上就是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后,皇帝賜姓為買。
師:你們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哪些少數民族?哪些現在已不存在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學生一一作答。
師:其實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你、我、他的體內都流淌著各民族共同的血液。豐富多彩的姓氏族譜,就是中華民族不斷融合、和睦共處、共同進步的歷史見證。
歷史,離我們遠嗎?不,它就在我們身上,就在我們心底!
移老師從自己的姓氏引出一段精彩的對話,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見面對話,更不是一段對某人姓氏來源的獵奇,而是包含著歷史思維層次遞進的對話。在最初學生的猜測里,僅把“移”字從字面上理解為移動、斗轉星移,而隨著討論的深入,姓氏的來源便與歷史上的政治動亂、民族遷徙、東西方貿易,進而與民族融合聯系在一起,在討論中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由表及里、由個別到整體的變化,這一變化即是歷史意識形成的重大表征。從移老師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蘊涵在生活中鮮活的歷史知識被挖掘出來成為歷史課堂生動的素材,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與歷史情感,它遠離了枯燥的說教,比起背誦課本上一大段的結論要有用得多。
幾點思考
要把歷史從冷冰冰的時間黑洞里解救出來,我們就得從尋找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著手,給沉重的歷史插上“會飛的現實”這對翅膀,這樣,歷史將不再僅僅是過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記憶,而是與活生生的現實緊密相連,學生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由對關注現實的需要而把目光轉向了歷史課堂。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找到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并以此作為提高課堂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手段呢?筆者以為教師應當具備以下幾種意識:
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時代意識?!耙磺姓鏆v史都是當代史”,這意味著當下發生的一切大事小事都與歷史息息相關,教師在關注國際國內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同時,把它們引入歷史課堂,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使課堂在現實與歷史中穿行,比如上文中的臺海關系問題就是當下的熱點問題。
其次,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否則,歷史課就是“死”的,不能稱之為鮮活,更難稱得上有生命,既不能服務于學生的思維,也不能服務于學生的人生。
第三,教師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在不疑處生疑”是學生學習最可貴的品質,也是教師教學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然而,平時教學中司空見慣的不良現象往往是在找到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后就止步不前,從而把“契合”表面化。
最后,筆者還以為,課堂教學中尋找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要注意不能牽強附會,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的目的胡亂聯系,使歷史課變成了語文課、政治課或班會課。
總之,只有能為學生終生發展服務、能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學科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學科,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富有生命的氣息,讓歷史變成學生所喜愛的學科,的確有賴于我們歷史教師的不斷探索與努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歷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