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樂表演藝術中,人類的情感是直接用人聲歌唱或樂器間接演奏“歌唱”來抒發的。鋼琴是在樂器王國中雖然被稱為“樂器之王”,但它相比來說是一種不太富于歌唱性的樂器,如何能夠在鋼琴伴奏藝術中尋求理想的歌唱性觸鍵技巧,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鋼琴伴奏;歌唱性;觸鍵方法;運用
在音樂表演藝術中,人們細膩無比、錯綜復雜的情感,常常是直接用人聲歌唱或樂器間接“歌唱”來表達的。我國古代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其含義是:人們歌唱發聲是通過聲帶來表達心靈深處的情感,是直接付諸于心靈的,而絲弦類樂器是通過手指彈撥來發出聲音的,離心靈隔得有點遠;竹類樂器是用嘴吹而發出聲音,離心靈更切近一些,易于表達情感,所以說“絲不如竹”。鋼琴是一種不太富于歌唱性的樂器,它的發音原理是先經過手指作用于琴鍵,再借助于鍵盤和其它聯動裝置的杠桿作用,間接帶動音槌擊弦發音,,這種靠音槌擊弦發出的聲音消失很快,不利于聲音的保持和連貫性,而且不能在同一個音的延留中作出漸強的力度變化,漸弱變化也只限于長時間延留后的自然衰減。而人聲和管弦樂器則能比較容易直接控制和保持所發出的聲音,力度變化也比較容易掌握。如何能夠在鋼琴上富有歌唱性地觸鍵演奏,這是鋼琴演奏藝術中的一個難題。
作為一個鋼琴伴奏者,應該致力于掌握歌唱性觸鍵演奏技巧,若能在以下幾方面多加重視,或能很快地提高歌唱性觸鍵技巧的能力,以便與合作者演繹出美妙的藝術效果。
一、體現各種歌唱性風格特點
有些作曲家的作品非常富有歌唱性,而且具有各自的風格特點,仔細地研究、分析這些作曲家的作品,再對這些作品多練習,對于歌唱性觸鍵方法的掌握是非常有裨益的。肖邦被稱為“鋼琴詩人”,在所有作曲家中,肖邦的鋼琴作品應該說是最具有詩意和歌唱性的,由于他的社會經歷、時代背景、文化意識等多重原因,他的鋼琴作品中蘊涵著極其細膩、復雜的情感,如夜曲、幻想即興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三首敘事曲等,都是極具浪漫情調、富有詩意和歌唱性的,肖邦是一個鋼琴的歌手,他用鋼琴來模仿人的歌唱,相信只要將肖邦的鋼琴作品詮釋到家的人,那么他的歌唱性觸鍵方法應該是沒問題的。此外,象莫扎特、德彪西、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但都很富有歌唱性,只要用心地研究和不斷地彈奏他們的作品,歌唱性觸鍵方法就會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歌唱性觸鍵應以極大地渲染情感、宣泄情感為能事,尤其在聲樂演唱的伴奏中,如果伴奏者不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感內涵中,那么,你的伴奏是機械的,不人性的,僵硬的,歌唱性觸鍵更談不到。聲樂作品是有歌詞的,情感內涵很具象化,很直接,而器樂作品只有樂句沒有歌詞,情感內涵是抽象的,只能人為地賦予它。所以,伴奏者首先要徹底地熟悉歌詞、分析歌詞,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對于歌曲的情感幅度、情感變化要爛熟于心,還要對演唱者的性格特點、音色特點、發聲能力等要十分熟悉,這樣你和演唱者在心靈上完全契合、完全對應的時候,你的歌唱性觸鍵演奏技巧將會發揮到極致。
二、歌唱那樣伴奏,伴奏那樣歌唱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曾經說過一句關于歌唱表演的話:“象表演那樣歌唱,象歌唱那樣表演”,這句話對于歌唱性觸鍵方法的掌握同樣是實用的,那么,我們也可以說:“象歌唱那樣伴奏,象伴奏那樣歌唱”。鋼琴伴奏者應該要有與合作者用內心一起去歌唱的意識,如果內心有強烈的歌唱追求,便會細心研究和體會自己所伴奏的音樂作品中各種不同的歌唱情緒,熱情還是淡漠,莊重還是詼諧,奔放還是內斂,并能夠與合作者“同感歌唱”或“呼應對唱”。此時,大腦會不知不覺地將歌唱情感的信息通過神經傳導到指尖,帶動并輔助伴奏者尋找和聽辨所追求的那種歌唱性發音。要真正做到“象歌唱那樣伴奏,象伴奏那樣歌唱”,必須要熟悉所伴奏的作品,還要和合作者“心有靈犀一點通”,做到配合默契、互通有無、渾然一體,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共同完美地體現作品的藝術效果和價值。
三、根據音樂形象運用具有歌唱性觸鍵方法
歌唱性觸鍵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為音樂風格及意境不同,音色的明暗、濃淡、厚薄等不同,但是音色要美,要有足夠的延留音,音與音之間要有密切的聯系。要有意識地尋求以下幾種觸鍵技巧:(1)內心情感凝聚于指端,指觸要十分敏感并有控制力,在接觸琴鍵的一剎那恰到好處地發音。(2)用指端肉墊部分觸鍵,這樣手指與鍵盤接觸面大,壓強小,聲音容易變得柔和,特別適合歌唱性觸鍵聲音的發出。(3)手指觸鍵時盡量減少沖擊力,下鍵速度要有緩沖,這樣容易產生延留音和富有歌唱性。(4)要注意肩膀的放松及重量的運用和控制,他們直接影響到音量和音質。(5)身體的各部位要隨歌唱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轉移,手指之間相互依賴性會使音與音之間更加親密。(6)要注意時值的保持,對于樂句中的長音和尾音,要唱滿唱足。
四、歌唱性觸鍵中踏板的作用
鋼琴伴奏中踏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好踏板對于歌唱性觸鍵會起到非常妙的輔助效果。鋼琴伴奏中常用的左右兩個踏板,左踏板起著弱音或柔音的作用,踩下左踏板,衰減和削弱音量;右踏板起著強音和延留音的作用,踩下右踏板,增強共鳴,擴大音量。在實際伴奏中,常用右踏板來增加聲音的力度及節奏的韻律和彈性,特別在連接旋律時多采用音后踏板,而使觸鍵更加富有歌唱性。由于踏板的使用直接關系到鋼琴發音的歌唱性,因此不能隨意亂踩,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使用踏板的多少及深淺度,要考慮作品的風格及鋼琴上的不同音區。對于一些輕快、跳躍的作品伴奏時,要采取少用和淺踩的方式,以保持作品的顆粒性,清晰度;對于一些舒緩而柔美的作品伴奏,要多用些踏板,要以深踩的方式,以體現聲音色彩的飽滿和歌唱的濃厚度。
2、更換踏板要徹底干凈,踏板的干凈與否并非完全是腳向上抬起的動作,要用心聽辨,因為每個鋼琴的踏板深淺度是不一樣的,有時腳向上抬起的幅度不充分和不恰當,聲音很干燥或混濁一片,那么,所謂的歌唱性就根本無從體現。
3、要有序地、要目的地、要規律地、要原則地使用踏板,絕不能胡亂地想用就用不用就不用,頻繁地使用和換踏板或長時間地不用踏板,會導致聲音的混濁和干燥的無序狀態。要根據旋律進行的需要及和聲功能變化的特點來使用和更換。
4、在樂段或樂曲結尾處,當合作者演奏或演唱的長音與伴奏一致時,踏板也要同時提起止音。一些悠長或趨向于漸弱的結束音,踏板要緩緩地提起,以避免止音器突然消失而尾音失去自然消失感;一些強烈而果斷的結束音,提起踏板的動作要干脆利落。
有人把踏板比喻為鋼琴的“靈魂”,可見其重要性,尤其在歌唱性觸鍵方法的運用中,更要利用踏板的功能來實現各種歌唱性技巧。總之,歌唱性觸鍵要求豐富多樣的指觸及細致多變的踏板運用,以便在實際的伴奏實踐中使伴奏者的伴奏藝術更加臻于完美。
五、結束語
鋼琴伴奏中歌唱性觸鍵方法的運用,需要靠伴奏者的綜合能力,并非做到了以上幾點就認為掌握了歌唱性觸鍵方法的全部,除此之外,作為一個鋼琴伴奏者,要想使歌唱性觸鍵方法更加爐火純青,還需要加強文化修養、藝術修養,進一步提高鋼琴的所有演奏技巧,加強與合作者的協調意識、配合意識、交流意識,還要確立伴奏者的角色定位,不能張揚個性,不能以個人“炫技”為能事,這樣才能掌握歌唱性觸鍵方法的精髓。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