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網絡侵權案件不斷涌現,因此規范互聯網立法成為當務之急。在互聯網立法中,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國《侵權責任法》對此規定并不完善,這將給互聯網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系列的障礙。我國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實踐,對我國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制定更完善的法律,給互聯網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一、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概述
要研究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首先要了解何謂網絡服務商。網絡服務商在我們享受互聯網生活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于網絡服務商的概念,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有的學者認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是為各類開放性的網絡提供信息傳播中介服務的人,主要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經營者、接入服務提供者、主機服務提供者、電子公告板系統經營者、信息搜索工具提供者等五類。①還有學者主張因特網服務提供商是指傳統的提供線路的電信從業者,這種觀點是基于強調因特網服務提供商提供服務具有的“公共通道”性質。②
筆者認為,對網絡服務商概念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這直接影響著立法上的歸責主體的限定,若網絡服務商的界定范圍過寬,則會使承擔責任的主體無限擴大,不利于網絡空間的發展,反之,若范圍界定過窄,則導致侵權事實發生后難以確定責任主體。因此,將網絡服務商按其不同作用進行分類來明確其各自的責任應為明智之舉。
二、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縱觀各國立法,對于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單行立法,有“垂直”與“水平”兩種保護模式。由于目前網絡服務商雖然類別不同,但其各自開展的業務有疊加融合之勢,因此,根據網絡服務商的類別不同而確定不同的歸責原則應屬落后的立法模式,根據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根據網絡服務商開展的業務而確定不同的歸責原則應為立法的趨勢。從國外立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美國法經歷了從無歸責原則到嚴格責任原則再到過錯責任的濫用階段,最后采取了過錯責任原則。③除美國外,日本和德國也采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筆者認為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應采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構成要件和歸責的最終要件,同時以過錯作為確定行為人責任范圍的重要依據。④過錯責任原則的確立對世界立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網絡立法依舊適用。雖然網絡侵權和傳統侵權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在侵權行為的本質上并無差距。而且網絡侵權大部分情況下為故意侵權,且絕大多數屬于侵犯知識產權案件。⑤符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基礎。
三、關于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立法建議
(一)明確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根據本文第三部分的論述,筆者認為我國應采取過錯歸責原則。對于在網絡環境下發生的侵權,自己責任原則仍然適用,即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是一種直接侵權責任。⑥在網絡服務并未直接的參與侵權行為,而是僅提供扮演第三方主體的角色提供技術服務的情況下,網絡服務商則應履行相應的注意義務,未履行此項義務,則應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這種基于他人侵權行為所產生的民事責任,亦稱為間接侵權責任。⑦由此可見,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雖然與傳統侵權責任有共同點,但是其特殊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明確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責任范圍
在網絡服務商承擔直接的侵權責任的情況下,責任范圍比較容易確定,只許按照一般的侵權行為責任范圍劃定,在此不累述。相比而言,較難界定的是網絡服務商承擔間接責任情況下的責任范圍。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間接責任的范圍,就是網絡用戶侵犯的民事權益范圍。美國《數字千年著作權法》規定了網絡服務商承擔間接侵權責任,并創設了“避風港”原則,即“提示——刪除”規則,作為責任承擔的限制。網絡服務商僅對由于未盡“提示——刪除”義務而擴大的部分承擔責任。
(三)適當限制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
網絡服務商是互聯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規定其侵權責任時,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網絡發展的現狀。目前,世界各國網絡發展極為迅速,在制定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的立法過程中應時刻保持開放性和超前性的思維,不應對網絡服務商要求過分苛刻,需要注意的是平衡網絡服務商,網絡用戶和被侵權人三者之間的利益,不應過分犧牲一方利益來滿足另一方。被侵權人在權利受侵害時通知網絡服務商應提供的證據資料,網絡服務商依此采取的一系列技術措施無須承擔法律責任。 ⑧這樣才能保證互聯網事業的蓬勃發展,給網民創造更好的發表自由言論的平臺,同時,也給網絡服務商以更大的自由研發新技術,繁榮互聯網的發展。
注釋:
① 薛虹:《知識產權與電子商務》,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373~374頁。
② 馮曉青:《我國對因特網服務提供商著作權侵權責任立法之研究》,《科技與法律》2001年第2期。
③⑧ 高揚:《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問題的研究》,大連海事大學民商法學2007年碩士學業論文。
④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頁。
⑤王成:《網絡俊權的類型化研究》,載于《俊權行為法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頁。
⑥⑦吳漢東:《侵權責任法視野下的網絡侵權責任解析》,《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作者簡介:尹 昊,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