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章黼的《韻學集成》是明時期收字較多的韻書,《集成》在編纂過程引用了大量的語料,詞匯當中有相當多的是連綿詞.經過對《集成》所引豐富的連綿詞語料的分析,總結其連綿詞語料的特點。
關鍵詞:《集成》;《廣韻》;連綿詞特點
聯綿詞是古代漢語遺留下來的一種雙音節單純詞。組成聯綿詞的兩個漢字只是單純紀錄音節,與聯綿詞意義無關,不能分訓,否則就有“望文生義”之嫌。《韻學集成》,全名《并音連聲韻學集成》,所引聯綿詞較多,以《廣韻》為例,可知這些聯綿詞分兩種情況:一是沿用舊詞,字形不發生更改,音讀和意義部分發生變化;一是沿用舊詞,但字形的變化較多。這種聯綿詞字形的變化,經常伴隨著詞義的引申派生和讀音的轉化,也有一部分聯綿詞意義并無引申派生,而字形也發生較多變化。
一、沿用舊詞,字形不變
《集成》引自《廣韻》的聯綿詞一部分仍保留原有的讀音和意義,字形也未發生變化。如:椊杌(從沒\\疑沒), 疊韻聯綿詞。把柄插在孔里。《廣韻》椊杌,以柄內孔也。《玉篇》柱頭枘也。又《集韻》椊杌,木短出貌。
梐枑 (幫齊\\匣模)行馳。《周禮天官掌舍》曰: “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注古文書梐為柜.鄭司農云,梐榱梐也,枑受居溜水涑橐者也。杜子春讀為梐枑, 梐枑謂之行馬。玄謂行為再重者,以周衛有外內列。
二、沿用舊詞,音形多變
《集成》引自《廣韻》的聯綿詞,音形不變的情況是少數,大多數連綿詞的音形都發生變化。這種音形的變化,可從意義是否引申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沿用《廣韻》的聯綿詞時,意義并無引申派生,但字形發生各種變化;二是沿用舊詞,音形隨著連綿詞意義引申和派生,發生各種變化,即訓詁學上所謂的音隨義轉,字隨音變。
(一)義無引申,形體多變
義無引申,形體多變,是因語音流變或通假而引起文字變易。如:
旗幟(群之\\章之)——旗織(群之\\章之)——旗志(群之\\章之)——旗翼(群之\\以職)——旗章(群之\\章陽),疊韻聯綿詞。熊虎為旗,寫章為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
書篇名也。 《墨子旗幟第六十九》,《釋名》云:“熊虎為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眾期其下也。幟當為織.正字作旗織,諧聲同.”
轉為旗志音同,旗志,旗幟也。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 “留以廐將從,起下邳,以韓申徒下韓國言上張旗志,秦王恐降。”
轉為旗翼韻同。 旗翼星也。 《旬子·富國》曰:“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也”注:旗翼二十八宿名,言壽比與星也。
轉為旗章,聲近。 《禮記·月令季夏》曰:“以為旗章。”注,旗章,旌旗及章識也。
(二)意義引申,音形改變
聯綿詞詞義有了引申和派生,讀音隨之發生變化,字形也發生了較多變化,所謂音隨義轉,字隨音變,其結果是形成若干意義相關的同源連綿詞。這是漢字孳乳在聯綿詞書寫形式方面的體現。如:
婆娑(并歌/心歌)——嬰姍(并元/心元)——便姍(并元/心元)——蹩躉(并月/心月)——勃搴(并物/精物)——娶屑(幫錫/心質)——蹁躓(滂真/清元)——鮮扁(心元/幫真)。“婆娑”,疊韻聯綿詞,盤旋舞蹈的樣子,《詩·陳風·東門之扮》:“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詞義引申派生孳乳字并發生變易情況如下:
① 徘徊、盤旋,《毛詩》曰:‘市也婆娑。”
② 指分散四布的樣子,《洞簫賦》:“風鴻洞而不絕兮,優嬈嬈以婆娑。”李善注:“婆娑,分散貌。”
③ 指盤曲而行,音轉為“盤姍”、“勃宰”。<<子虛賦》:“蟹姍勃宰,上乎金堤。”李善注:“韋昭曰:‘嬰姍勃宰,匍匐上也。”,
④ 形容肢體舒展輕盈的樣子,音轉為“便姍”、“耍屑”。《上林賦》:“便姍娶屑,與俗殊服。”郭璞注:“衣服婆娑貌。”
⑤ 形容舞姿舒展,輕揚飄逸,音轉作“蹁躧”。《南都賦》:“翹遙遷延,蹩躉蹁千。”《羽獵賦》:“鮮扁陸離,駢衍似路”。李善注:“服虔曰:‘鮮扁,戰斗軍陣貌也。”’王先謙、高步瀛以為,鮮扁,即儷翩,形容士卒行動輕捷的樣子。
上字婆、盤、便、蹩、勃、娶、蹁、扁,聲母分別為唇音幫、滂、并旁紐;下字娑、姍、姍、躉、宰、屑、千、鮮,聲母分別為齒音精、清、心旁紐。韻部以疊韻為主,有些變化也符合韻部轉化條件。歌月元是對轉關系,物質月旁轉,元真旁轉,錫、質、真通轉。“婆娑、鑿姍、蹁千”為同源孳乳字,“嬰姍”與“便姍”,“蹁千”與“蹩躉、燮屑、勃宰、鮮扁”,分別為同詞異形的變易關系。
從聯綿詞用字的結構類型和結構方式來考察,發現絕大部分聯綿字屬于形聲字,形聲字是由形符和聲符組成的。而這些形聲字的形符往往與聯綿詞的詞義有關。以木為義符的有: 茍杞、枎□、梧桐、赤梀等,其義均與樹木之義有關。這些聯綿詞的形符顯示了詞義所指的類屬。如以山為義符的“崢嶸、嵯峨、崔嵬” 以女為義符的“□娞、嬋媛”等,這些聯綿詞的形符顯示了詞義的特征。聯綿詞的形和義之間有著密切聯系。
從《集成》引自《廣韻》的聯綿詞來看,表義上的單一性,往往使得用來記錄它的兩個漢字的偏旁產生互相同化的趨勢。如崆:崆峒。山名;倥:《韻會》悾憁。誠心也。鼻頥促皃。嵔:《韻會》嵔崔,山高曲下貌。骩:骩骳。屈曲也。當然,這種形聲聯綿詞單用則無義,二字連用則可以揭示它所記錄的聯綿詞的類屬和關聯。
綜上所述,聯綿詞不但“義存于聲”,“因聲知義”也義存于形,因形顯義。其形音義之間聯系密切。
參考文獻:
[1]王進安.韻學集成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09.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