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對學生基本素質現狀分析,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班級的實施策略,并通過各種方法來逐步改變學生的心智模式,讓學生超越自我,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團隊協作意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學習型班級;共同愿景;班級管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
班級是現行教育體制下最基本的教育組織,是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發展的最基本場所。班主任工作必須要負責學生的思想道德、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班級管理不只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只是為了學生的榮譽,而是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根本,把班級構建為一個學生們崇尚學習、能情感溝通、自我改變、共同成長的班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能力,建立起一種民主、人性化、可持續發展的班集體。這就是學習型班級。那么如何把班級建設成為學習型的班級,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分析班級學情,構建班級共同愿景
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共同學習愿景”的建立是構筑、營造學習型班級的一個保證體系。班級共同愿景是班級成員共同持有的意愿和景象,是班級發展目標與學生內在需要相統一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心中一股強大的感召力量。班主任應該仔細分析本班的班情,一方面了解學生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另一方面班主任要進行組織管理和目標導向。從班級的優勢入手,把共同愿景轉化為班級共同目標。革除班級的弊端,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在充分征求意見、反復討論的基礎上,構建班級共同目標,它可分為長期目標:三年。中期目標:一年和近期目標一學期以下。并努力使班級共同目標與學生個人目標協調一致。只有共同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統一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愿景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所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二、轉變管理方式,激勵學生的自我超越
激勵學生的自我超越,在于以“創造”的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而不是對環境的被動 “反應”。讓學生明白如何發展自己的能力,創造出自己真心想要的結果。在班級中進行目標激勵,讓學生們自己對照目標——執行目標——自我獎懲。讓物質環境人文化,形成積極的學風,營造和諧尊重的學習氣氛,消除學生發展的不良心理環境,在班級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如:“我為班級添光彩”、“讀書月活動”、“談天說地”……班主任做好角色引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化,指導學生填寫個人學習發展目標單。即:
對學生進行自信訓練,如:鼓勵學生挑前排位置坐,昂首挺胸向前走,大膽在班級中發言,微笑、主動與人打招呼等。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與能力是班級組織管理追求的目標,實現了這個目標,才能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學生真正做到了自我超越!
三、改變學習方式,開展團隊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習型班級的建立,必須將學生個人學習與團隊學習加以整合,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統一。學習型班級需要培養越來越多的學習團隊,進而造成班級整體學習氣氛。要實現這一目標,班級應組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激發合作熱情,進行合理分組。采用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領會團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著手分組。分組時采用成績平衡分組的辦法。即把每個小組的成員分為優等生(A)、中等生(B)、后進生(C)三個層次。其中每小組內有A一名,B兩名,C一名共四名同學,并按身高、視力情況和特定規律分布他們的座位。這樣便于老師在課堂上獲得迅速、準確的學情反饋,便于開創小組之間的平等競爭局面。班主任還應該幫助小組制定合作學習計劃,并由組長監督落實執行計劃的情況,讓學生實現自律、自制。教師在教學上要最大程度地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同時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情景評價相結合,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個人評價相結合。這樣才是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統一。達到全班共同進步的效果。
四、改善心智模式,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學習型班級建立的一項修煉。應該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班主任在指導學生反思時讓學生明白“四個認識”:認識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認識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認識制約學習任務完成的因素。指導學生做到“三會”:會寫學習日志;會寫反思清單;(學習中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我希望老師怎樣評價我?學習中我最擔心的是什么?自己的學習在何時最有效?);會寫反思日記報告單。
總之,一個學習型的班級就是一個好學、上進的班級,一個充滿了朝氣與活力的班級。設法培養學生的好學精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創建學習型班級的關鍵。而創建學習型班級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奠基工程,是每個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也是對社會的重大貢獻。
(作者單位: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