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位女士的畫像》中,亨利·詹姆斯塑造的女性都是強者,她們身上具有典型的美國性格,又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在歐洲文化與美國文化的沖突中游走,沒有把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恰當?shù)娜诤希蚨鴮е赂髯员瘎∶\。
關鍵詞:強女人;歐美文化沖突;悲劇命運
從歐美文化沖突角度分析,伊莎貝爾選擇偽君子奧斯蒙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伊莎貝爾喜歡沃伯頓的風度,看到了戈德伍德的淺薄即美國文化的淺薄,所以伊莎貝爾不能接受戈德伍德。然而,沃伯頓雖有良好的風度,但是他身上隱含著的英國階級制度讓伊莎貝爾不能接受,沃伯頓的社會地位和家世讓伊莎貝爾認為沃伯頓勛爵就代表著特權階級。雖然生活在歐洲,伊莎貝爾卻不能真正的融入歐洲文化,她不能接受純粹的歐洲文化身份。家庭背景對美國人來說沒有那么高的含金量,但在英國勛爵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伊莎貝爾游走在歐美文化沖突中,才錯誤地將由梅爾夫人引見的奧斯蒙德是合適的人選。她認為奧斯蒙德不屬于英國的任何階級,沒有英國人的那些復雜層次,不受傳統(tǒng)和社會習俗的約束。從表面看確實如此,很有內(nèi)涵。伊莎貝爾選擇了奧斯蒙德,即選擇了悲劇命運。在清教徒的道德精神以及歐洲的傳統(tǒng)文化和婚姻觀的相互作用下,伊莎貝爾有很強的家庭責任感,雖然意識到自己的婚姻只不過是一場夢魘罷了,而伊莎貝爾卻不曾考慮與丈夫決裂。此時的她也只注重形式,喪失了追求自由的精神,勇敢變成了忍耐屈服。這已不是美國解放出的女性。在歐美文化中的游走,讓她失去了選擇自由的權利,悲劇已是不可逃避的。
伊莎貝爾的好友亨利艾塔·斯塔克波爾也是個強者。亨利艾塔總是為美國制度、美國男士以及美國觀點辯護,看不慣英國的一切,從政治制度、風俗習慣到普通的英國人。她認為拉爾夫整天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是英國階級制度的恥辱。她有極強的種族優(yōu)越感,認為美國及美國人是一切交際的中心。這種有種族優(yōu)越感的人往往在跨文化交際中拒人千里之外,對別民族持否定態(tài)度,拒絕接受其他文化中豐富的內(nèi)容和深厚的積淀。深受歐洲傳統(tǒng)文化影響,獨立的亨利艾塔也認為結婚是每個人的責任。詹姆斯加了一筆幽默的諷刺,他讓美國及美國人的極力維護者艾塔嫁給了自己的旅伴班特靈——一位英國人。在歐美文化沖突中,亨利艾塔卻“拋棄了”自己的國家。
讓伊莎貝爾走進悲劇婚姻的幕后人則是另一位野心勃勃的強女性——梅爾夫人。梅爾夫人是長期旅居生活在歐洲大陸的美國女性,已經(jīng)被歐洲的文化和氛圍所同化。對于適應生活在歐洲大陸的美國女性來說,歐洲古老文化熏陶出來的高貴氣質(zhì)使她們的外在形式達到了歐洲式貴族女性的完美,但與她內(nèi)在心機的相襯之下,就突現(xiàn)了她表里不一的虛假。梅爾夫人與情人奧斯蒙德秘密交往七八年,又生下了女兒帕西。她背叛了婚姻,違反了歐洲傳統(tǒng)文化對于婚后女子的要求。在追求自由的同時,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女兒。從這一點也是讓讀者感到憐憫的。在歐美兩國都沒有“天然的位置”,她只是歐美文化碰撞結合出來的扭曲果實。
女主人的姨媽杜歇夫人,她不僅是個強女人,也是個怪女人。她一切都得自己動手,不相信別人有力量幫助她。這是個典型的美國人的獨立自主。她不聰明,但很直率。她是個按自己原則生活的美國個人主義者。杜歇夫人只顧追求自己的自由,忽略了丈夫和孩子的感受,這也是歐洲文化所批判的。然而她的自由卻被傳統(tǒng)的婚姻所限制,持續(xù)著無愛的婚姻。這位典型的美國個人主義者在歐洲文化的環(huán)境下,生活在不和諧之中。
真正知道梅爾夫人與奧斯蒙德陰謀的則是奧斯蒙德的妹妹格米尼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后來揭示了他們關系的真面目。伯爵夫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關心女主人公命運的人。然而她在表面上的淺薄,輕率,說話直接,卻像個美國人一樣。在她身上,讀者卻找不到歐洲文化中具有知識和涵養(yǎng),淑女形象,優(yōu)雅風度和含蓄的性格。歐洲文化中,家庭和婚姻應是女人們的唯一事業(yè),然而伯爵夫人則坦言“任何姑娘要結婚,我都不會向她道喜,我認為人們不應該把它變成這么可怕的一個鐵籠子”。這位女強人受到美國朋友的影響,在歐美文化的夾縫中生活著,是個遭人厭惡的人,也是個揭示真相的勇敢者。
帕西是以剛出修道院的年輕姑娘形象出現(xiàn)的。她天真、純潔,深愛著愛德華·羅希爾,但不得不屈服于父親的意愿。從帕西的獨立,智慧,讀者可以看到美國人的影子。然而她生在歐洲傳統(tǒng)文化下,只能成為一個被動的女兒,接受父親為她安排的命運,哪怕那不是她愿意的,因為違背父親的意愿,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不道德的。她也只能忍耐著悲劇的命運。
她們有著獨特的個性,她們是強女人們,卻都具有悲劇色彩,在歐美文化的沖突下,在歐美文化不恰當融合中,她們上演著不同的悲劇。
參考文獻:
[1]陳麗.伊莎貝爾的自由觀——《一位女士的畫像》[J].外國文學研究,2002.
[2]代顯梅.亨利·詹姆斯的歐美文化融合思想芻議[J].外國文學評論,2000.
[3]胡燕飛.《貴婦畫像》的悲劇色彩與跨文化交際的探討[J].美與時代,2006.
(作者簡介:張新穎(1986-),女,漢,遼寧葫蘆島人,四川外語學院2010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