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動機作為一種情感因素,在外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筆者根據藝術類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運用ARCS動機模式進行課堂設計,并在大學外語課堂上進行教學實踐,以此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學習動機;ARCS動機模式;藝術類大學生;大學外語教學
近幾年來,外語學習的重心早已從教師轉移到了學生,而在外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動機作為一種重要的情感因素,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語言習得中,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者對目的語言是否有學習興趣。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向導者,應致力于研究如何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動機特點,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從事動機研究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ohn M Keller 教授于1987年提出了一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模式——ARCS動機模式。該模式受到了國內外教育學專家的廣泛關注,也在各種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筆者旨在根據ARCS動機模式設計出適合藝術類大學生學習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最終實現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一、ARCS動機模式簡介
早期的語言學習動機研究一直以Gardner的社會心理模式為主要依據。自二十世紀80年代起,學習動機的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趨勢,各種理論層出不窮,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ohn M Keller在綜合了多種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習動機原理整合到具體教學設計中,提出了ARCS動機策略模式。
ARCS動機模式認為,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4個,分別為注意(Attention)、關聯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滿足感(Satisfaction),簡稱為ARCS。 ARCS動機模式的過程可以解釋為:在外語課堂學習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要引起學生對一項學習任務或目的的興趣和注意;使學生理解完成此項學習任務與自身密切相關;使學生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這項學習任務,從而產生自信心;學生在完成任務后產生維持動機的滿足感。在這四個動機相關要素中,注意、關聯性、自信心和滿足感是一個整體,密不可分。
二、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許多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藝術專業學生學習動機總體水平不高。筆者通過對所教授的2個藝術專業班級(音樂表演和藝術設計)的日常觀察和學習問卷調查,發現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希望期末考試英語成績能達標并提升獎學金等級; (2)希望通過英語學習,最終通過CET3級的考試,并最終順利畢業; (3)將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 (4)為繼續深造,參加研究生考試或者出國等做準備; (5)為安慰父母或出于無奈不得不參加學習;等等。由此可見,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來自于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只有極個別學生表達出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渴望提高自身水平的愿望等內部動機。大多數藝術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明確目標,消極被動,除了機械地完成老師的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外,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也不知預習和溫習;一些學生表現為只注重能否通過考試,上課也只關心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知識,而不重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如何通過合理的課堂設計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并提升學習效果,是目前廣大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ARCS動機模式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外語是各專業低年級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將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結合,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節將以一堂完整的大學英語課程為例,充分利用ARCS動機模式,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堂氛圍,使學生變成一個主動學習者而非過去的被動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ARCS模式把教學分為5個基本環節:教學前準備活動;具體內容呈現;學習者的參與;教學評價;后續活動。整個教學活動通過教學導入引起學生注意力,具體內容呈現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關聯性,使學生對學習任務產生興趣并建立自信,最后通過對各種教學評估獲得滿足感。
(一)注意階段——教學前準備活動
如何通過教學前準備活動——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生興趣,是ARCS模式的第一個重要步驟。一堂好的英語課,必須有一個好的開端,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才能奠定整堂課的風格和走勢,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的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以《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為例,第一課 “Winston Churchill-His other life”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內容以敘事為主,情節平淡,語法復雜難懂。本課第一階段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們了解丘吉爾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和性格特點。藝術專業學生中的大多數人,自初中起就輕文化課,重專業課,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不多,直接提問的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消極學習態度。筆者首先通過猜人名的游戲,讓學生認識丘吉爾,并邀請一位對歷史感興趣的男生來講述一戰的趣事,從來達到學生熟悉文章人物和背景的目的,在補充完背景知識后,筆者播放一段關于一戰和二戰的資料片,請同學們思考他們心目中的丘吉爾是個怎樣的人。在得到答案之后,筆者請同學看圖片,猜測本文大意,并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二)關聯性階段——具體內容呈現
ARCS模式的第二個步驟,是通過具體教學內容呈現,使學生產生切身關聯性,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水平的目的。本單元第二階段的教學內容是,熟悉文章大意,通讀全文并學習生詞和語法。學生在上一個階段,已經成功接收了本文的背景知識,之后學生會思索,這些知識跟本課有什么聯系,自己為什么要學習這一課,這就涉及到了相關性。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課文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相關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內容。 “Winston Churchill——His other life” 主要講述丘吉爾一戰失利后,與家人隱居并醉心畫畫的故事。因為所教學生皆為藝術專業,筆者將重點放在丘吉爾對藝術的追求和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精神的表達上。通過一系列教學任務的設置,如短文排序,重點詞匯練習,中心思想概括等,筆者較生動的組織了整個精讀學習過程,并將教學重點或正面或側面灌輸給學生。結果充分說明,學生對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學習活動興趣濃厚,需要得到了滿足,學習熱情較高。
(三)自信心階段——學習者的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并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從而獲得自信心,這樣學習行為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并增強這種興趣帶來的滿足感。在本課中,筆者確立了幾個確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以en為后綴的形容詞變動詞用法,總結丘吉爾個人美好品質等。并通過多種交際活動,主題活動來增加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自然得到加強。
(四)滿足感階段——教學評價活動
最后一個階段,是教學評價和反思階段,此階段,教師應運用滿足感策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感,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這一方面取決于學生自我的滿足感,如老師的表揚,自我的評估等,一方面取決于外部給予的滿足感,如考試成績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影響英語學習效果的多個因素中,學習動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合理的運用ARCS動機策略模式,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維護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玩中有學,學中有玩。
參考文獻:
[1]Keller, J. M.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J].Performance Instruction,1987,(8):1-7.
[2]安瑞.如何利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J]. 考試周刊. 2009 (30): 204-205.
[3] 張祖忻.如何將動機原理整合與教學設計過程 [J].開放教育研究, 2003(2): 9-12.
[4] 付欣友. ARCS動機策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90-93.
[5] 林琳.基于ARCS動機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6): 54-55.
(作者簡介:潘秋陽(1985-),女,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09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方向:英語教學理論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