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博物館社會服務職能的演變和拓展,多元化觀眾群體和參觀需求對博物館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促使博物館積極改善參觀環境,提升開放服務水平,滿足觀眾不同層次的體驗需求。此文結合中國航海博物館建設實例,分析闡述了當代大型博物館提高參觀環境與配套服務建設的重點內容和基本模式。
關鍵詞:博物館;觀眾服務;參觀環境;配套設施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博物館職能從最初的三性二務(即博物館是科學研究機關、文化教育機關、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存或自然標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質和博物館為科學研究服務、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兩項基本任務)逐步拓展到文化休閑和旅游。在社會綜合因素的作用下,今天的博物館更加強調對觀眾需求和服務的重視。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廣義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觀眾在博物館享受到的服務水平優劣,直接影響其參觀體驗,影響博物館辦館宗旨的實現。參觀感受的愉悅不僅取決于陳列展覽本身,更多來源于服務內容的充實。博物館應立足自身使命和功能定位,在實現辦館宗旨職能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提升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拓展服務空間。” 因此,增強以觀眾為主體的服務意識,注重博物館的參觀環境與配套服務建設,滿足觀眾的不同層次需求,應是當代博物館所追求的目標。
一、國內博物館觀眾參觀狀況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關注度正日益提高。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實踐、公立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實施、博物館文化休閑旅游資源的開發等,極大地調動了觀眾參觀博物館的積極性,博物館觀眾的數量和結構都發生明顯改變。據國家文物局統計,2010年全國博物館年接待觀眾達5億余人次,其中83個國家一級博物館平均每館觀眾量121.3萬人次。目前,免費開放大型博物館日均觀眾約3000人次,中型博物館約500-600人次①。在機關企業、部隊、旅游團隊、學生、社區居民、低收入群體、殘疾人等紛紛走進博物館后,多元化觀眾群體和參觀需求對博物館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促使博物館不斷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服務能力,滿足觀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二、博物館開放服務與基礎配套設施
博物館是一個向公眾開放的社會服務機構,其通過展示文物、標本等珍貴館藏,滿足群眾對藏品知識和研究成果的探究、學習及欣賞需要,實現博物館資源和信息的廣泛傳播。隨著觀眾群體和參觀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博物館的社會服務職能逐步從收藏、研究、展示、社會教育拓展到旅游觀光、文化休閑等多個方面。
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場所,博物館首先要為觀眾創造良好舒適的參觀環境,保證觀眾在博物館內愉快地參觀、游覽、學習、研究以及休息、購物休閑等。這就需要博物館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為觀眾提供多元化的溫馨服務,配套必要的服務設施。根據《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規定,博物館應設置售票處、存物處、紀念品出售處、食品小賣部、休息處、廁所等開放基本服務設施。在實際運營中,博物館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進行參觀環境與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三、案例分析: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參觀環境和配套服務建設
(一)基本情況
中國航海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航海博物館,總建筑面積46434平方米,室內展示面積21000平方米,包括文物收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陳列展示等主要功能。館內開放區域設有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等六個基本陳列展區,以及觀眾接待、餐飲、購物、休閑等配套功能服務區。于2010年7月5日正式開館,全年對社會部分人群實行免費開放,重大節日全民免費開放。2011年底接待觀眾總量40萬余人次,日接待最高觀眾流量達6000余人次。
開館二年來,中國航海博物館一直秉承“優良運行、服務優質、品牌優秀”的核心理念,致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以一流的硬件設施和不斷完善的配套服務努力營造良好的參觀環境,先后被授予上海市專題性科普場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上海市“二期課改”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入選上海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參觀環境與配套服務建設
1.展示環境與空間
展覽是博物館觀眾服務的主要方式之一。陳列廳是觀眾參觀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布局、參觀路線及空間組織是否合理都直接影響著觀眾的參觀感受和服務效果。中國航海博物館陳展區主要在一層和二層,總展示面積21000平方米,展線總長約2200米。對于這樣大的一個展廳,首先要保證參觀次序合理、路線明確靈活,保證觀眾在短時間內參觀完畢而不致疲勞感。因此,展館在布局設計時從觀眾的需求出發,合理利用中央帆式大廳(一至三層中空設計)建筑特點,以中央大廳為樞紐采取放射環型靈活布置了六個常設主題展館,觀眾可自由選擇參觀,并可隨時可返回中央大廳公共區域休息。各展覽樓層視線通過中央大廳可互相交流,形成極佳的內部空間。
鑒于航海類博物館的專業性及觀眾的接受能力,中國航海博物館在展出形式設計上運用動態展示手段,精心打造1:1比例明代福船、3D航海模擬器、虛擬焊接、水手結等40余項特色互動展項,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參與興趣,使他們在輕松體驗中加深了對藏品及航海文化的記憶,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航海科普教育拓展與服務
作為國家級大型專題性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一直注重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積極推進青少年航海科普教育。設有專門的青少年教育服務部門,培養了一批專家型講解員隊伍,依托館藏資源創新開展了“走進航海天地”等“二期課改”特色課堂教育活動,2011年接待上海及周邊省市師生4200余人次,為青少年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3.導覽標識與參觀幫助
導覽和標識系統是博物館向觀眾傳達場館信息、引導參觀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也是影響參觀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國航海博物館通過人工導覽、設備導覽和標識導覽等方式為觀眾提供綜合導覽服務:一是在入口大廳免費為觀眾提供多語種導覽圖;二是在館內配置12臺綜合觸摸查詢屏,幫助觀眾自由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展館情況和服務信息;三是在常設展館內設立32處語音導覽點,為觀眾提供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服務;四是在館內、外配置中英文標識系統,合理布置導游全景圖、參觀流線圖、展區及服務設施指向標識等設施,為觀眾了解展館及服務設施分布、合理安排線路,實現便捷參觀提供幫助。
4.硬件配套服務設施
(1)觀眾容量評估
觀眾容量是場館服務設施合理配置和完善的基礎。參照國內大型科技館展廳觀眾容量確定標準,展廳瞬時最高觀眾容量估算指標為5~4m2/人。中國航海博物館結合展廳內布展及實物占地情況,確定展廳瞬時最高觀眾容量為3000人。
(2)硬件服務設施配置
中國航海博物館擁有游客服務中心、4D動感影院、天象館、航海紀念品商店、兒童活動中心、觀眾餐廳、停車場等一流硬件服務設施,為觀眾在博物館的參觀提供舒適的環境,滿足觀眾所需。
游客服務中心:總臺位于博物館二層主入口序廳內,按照國家“4A”級游游景區的標準規定配置服務功能,由服務臺、寄存處、廣播臺、母嬰室、投訴接待室、醫務室等功能區組成。提供咨詢、廣播、導覽、講解、投訴處理、免費物品寄存、緊急醫療救援等多項服務。
4D動感影院和天象館:位于博物館二層功能區,分別可容納觀眾180人和150人,是館內兩座集教育與娛樂于一體的高科技影院。
航海紀念品商店:館內二層設有二個紀念品商店,總面積330m2。商店內出售航海特色小紀念品、各式精美船模,以及博物館自行設計禮品,讓觀眾在參觀完博物館后,將航海文化和博物館“帶回家”。
兒童活動中心:位于館內一層南側功能區,面積約500平方米,面向3~10歲兒童開放。中心通過互動展項等向兒童傳遞保護海洋和科學航海的教育理念。
餐飲服務及休閑區:一層展區南側設有總面積約1600m2的觀眾餐飲、休閑區,配有500座的眾餐廳及咖啡吧, 1100m2的親水平臺休閑區。
觀眾休息區:博物館在各層展廳的公共區域均設有觀眾休息區,座椅量按展廳瞬時最大觀眾容量的18%配置,可滿足540人同時休息。
(3)人性化的服務設施
中國航海博物館主入口設在二層,館內外垂直交通均采用無障礙設計,為殘疾人準備了殘障人電梯和輪椅,同時在展廳內配置了4個殘疾人專用廁所。
此外,還參照上海世博會服務標準,在館內、外配備10臺直飲水機,為需要的觀眾提供飲水服務。
5.安全措施及應急處置
博物館作為民眾集中的公共活動場所,應將確保廣大觀眾安全放在各項工作中的優先位置,保護公眾利益。中國航海博物館著眼實際,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編制包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日常開放接待管理等20項應急預案,并形成了1總19專的應急預案體系,確保突發事件的有序應對。
四、結束語
中國航海博物館圍繞自身職能和功能定位,完善參觀環境與配套服務建設,為當代大型博物館積極應對公眾需求的變化、拓展社會服務能力探索了成功經驗。今后,隨著博物館社會化的深入發展和群眾整體素質的提升,博物館“服務公眾”的社會職能將更加突出。因此,不斷建設和完善博物館參觀環境與配套服務,滿足社會和觀眾的實際需求,是當代更是未來博物館服務建設工作的重點。
注釋:
①勵小捷《讓大眾走進博物館 讓博物館融入大眾》。載于《人民網-人民日報》,2012年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課題調研組。《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課題研究報告》。載于《新形勢下博物館工作實踐與思考》,文物出版社,2010年
參考文獻:
[1] 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國家文物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編.新形式下博物館工作實踐與思考,文物出版社,2010.
[3]國家文物局.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2011(12).
[4]單霽翔.廣義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中國文物報,2011.
(作者簡介:紀秀偉(1969-),女,學士,1994年7月畢業于黑龍江礦業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工程師,中國航海博物館開放管理部助理,研究方向:博物館開放服務、博物館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