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是出現在我國十八世紀中葉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俺瓩z大觀園”是其中的第七十四回,其余波和終結一直貫穿到七十七回和七十八回。分析“抄撿大觀園”,旨在揭露真正的發起元兇,抨擊封建衛道士,也從側面展示出作品的現實美、人情美,以饗讀者。
關鍵詞:《紅樓夢》;大觀園;封建衛道士
一、走近《紅樓夢》
《紅樓夢》是出現在我國十八世紀中葉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他的先世是漢人,但很早就加入了滿洲正白旗內務府籍。從曾祖開始,一直到他父親一代,都是世襲的江寧織造??滴醯哿文涎玻陀兴拇务v在織造衙門,由此可見曹家地位之尊,與皇家關系之近。
曹雪芹少年時代曾經有過一段極為富貴豪華的生活,但這段生活不長。由于他父親收到削職抄家的處分,曹家便很快地衰落下來。到曹雪芹成年后,家庭破落,遷往北京西郊,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這種經歷在曹雪芹身上留下了印記。他的世界觀存在著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痕跡,在經歷了家世由盛到衰的過程之后,對其生活階段有了深刻的體驗和認識。促使他對其家世所經歷的變故,作痛苦而切實的回顧和反省。《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出現,是與曹雪芹這段不平凡的經歷分不開的。
在《紅樓夢》中,作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三種矛盾:封建統治階級與社會上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封建衛道者與封建叛逆者之間的矛盾;主子與奴隸之間的矛盾。作者著重描寫了賈府的當權人物王熙鳳的罪惡活動的各個方面,以“查寧國府”為情節發展到高潮;二是以寶玉、黛玉的叛逆言行為中心,作者著重刻畫了寶、黛二人的叛逆言行及其戀愛過程。以寶玉結婚、黛玉喪命為情節發展到高潮;三是以晴雯為代表的奴隸群眾的苦難遭遇及其反抗為中心,在她們受奴役、受壓迫并進行反抗的過程中,作者著重刻畫了晴雯這個勇敢、聰明、爽朗、鋒利的性格的形象。一“抄檢大觀園”為情節發展到高潮。《紅樓夢》的作者以他的主要筆力來表現這三個中心,其它人物事件都圍繞著或傾向于這三個中心,層層疊疊、推波助瀾地把矛盾的發展引向深入,在情節的發展中來刻畫人物,塑造形象。
二、直擊“抄檢大觀園”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第七十四回,但他的余波和終結,一直貫穿到七十七回和七十八回。前文說過,七十四回是小說一個描寫中心的情節發展高潮。
引起抄檢的導火線,大致是這樣的:賈母的丫頭傻大姐兒在園中玩耍,無意間撿到一個“十錦春意香袋”。傻大姐兒在園中并不知道這是封建禮教的違禁物品,她把這個香袋交給從她身邊走過的邢夫人。邢夫人接過香袋,嚇得好像接過一個“紅炭圓”懦弱無權的邢夫人,知道它是招惹是非的火種,為了避開矛盾,繞著彎兒走,便又把這個香袋交給了王夫人。封建衛道者王夫人,便借此小題大做,掀起了一件圍剿奴隸的罪惡事件。
由于王夫人向鳳姐質問,鳳姐推諉和獻計,加之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扇風點火,一場抄檢大觀園的行動,便施展開來。
“抄檢大觀園”是封建衛道者借機打殺那些不馴服的、不向主子獻媚討好的奴隸的一次卑鄙行動,按其情節發展和結構的實際表現來看,可以分成五個層次。賈府封建衛道者通過“十錦春意香袋”挑起主奴之間的矛盾,揭開了抄檢大觀園的序幕。在作品中,王夫人向鳳姐扔出那個“十錦春意香袋”,并指出,這是他和賈璉夫妻之間的私有物。鳳姐驚詫中要作辯解。王夫人認為園中別人沒有此物。并說:“年輕的人,兒女閨房私意是有的,你還和我賴!”王夫人進一步指出:“倘若丫頭們抄著,你姊妹看見,這還了得!”如果“外人知道,這性命臉面要也不要?”這里,王夫人的一個質問,兩句聳聽危言,一下把問題提到嚇人的高度,好比一聲驚雷,激出鳳姐一番狡辯,一條毒計。王熙鳳把問題最后都推到奴婢身上,并且提出,以園中禁賭為名,把那些年紀大些的或敢于違抗主子命令,不馴服的“拿個錯兒攆出去!”
在這一個層次里,王夫人的質問和威脅,王熙鳳的推諉和毒計,加上襲人過去的告密,一下子把王夫人內心的憤怒激發起來,封建衛道者要對奴隸進行一次罕見抄檢的決心定下了。王夫人責令周瑞家的與五家信房,組成一個抄檢班子,并要她們“快快暗訪此事”。
王善保家的出場后,情節發展到第二個層次,她扇污蔑之風,點抄檢之火,把矛盾大大激化起來。王善保家的迎合王夫人本來就存在的對晴雯等奴隸的激憤之情,乘機掀起了三道波瀾:第一道波瀾,除了她污蔑眾丫頭外,把攻擊的重點放在晴雯身上。她說:“頭一個是寶玉房里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的模樣像個西施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只眼睛來罵人,嬌嬌調調,大不成個體統!”第二道波瀾,通過對晴雯的污蔑,在王夫人心中點燃了圍剿奴隸的憤怒之火;第三道波蘭是,促成了王夫人把原定的暗訪改為明抄。王善保家的暗箭,安在王夫人憤怒的心弦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于是抄檢大觀園這一場以晴雯為重點的圍剿奴隸群眾的罪惡行動開始了。作者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吸引人的懸念:這場抄檢的結果怎樣?晴雯等人的命運如何?從而激起了讀者急切地想往下看的愿望。
對抄檢行動的生動具體的描寫,是情節發展的第三個層次,也是這場事件的“重場戲”。在這一層次里,作者用了一個對比,一記耳光,一條“歪嘴照鏡子當面丟丑”的“現世報應”,把有關人物的美、丑、良、污,有關事件的是、非、曲、直清楚地表現出來。
“一個對比”是晴雯這個反抗的丫頭與襲人這個馴服的奴才對抄檢的不同表現。抄檢時,襲人首先出來,把自己的箱匣打開任人抄檢一番。這里我們看到的襲人,是一個把服從當討好的巴兒狗像。而晴雯呢,只見她“挽著頭發闖進來,‘嗨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這里,我們看到的晴雯,是一個遭打擊,受迫害,不屈服,不討好的奴隸反抗者的光輝形象?!耙挥浂狻笔侵柑酱哼@個“才自清明志自高”的較為清醒,較為開明的主子,對仗勢欺人,侍主作惡的狗腿子的無情懲罰。探春首先抵制了王熙鳳,王善保家的等人對她的丫頭們的抄檢。王善保家的這個仗勢欺人的幫兇,眼見抄檢不順心,便在探春身上拉衣襟,扯裙帶,表示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奴才,并且對探春說出了奚落的話?!耙徽Z未了,只聽得‘啪’的一聲,王善保家的臉上早著了探春一巴掌?!边@巴掌打的太好了!好就好在它打在王善保家的臉上,落在封建衛道者王夫人等的心上。舊的《紅樓夢》評論家曾指出:“探春過人處,就在于她斥責王熙鳳,打擊王善保家的一節,理直氣壯,寒及人之膽而為眾奴伸腰。”古人對探春的這一評價是可取的。
“歪嘴照鏡子當面出丑”的“現世報應”又表現在何處呢?王善保家的本意是想通過抄檢,一則顯示她仗勢欺人的奴才威風,再則著重打擊一次晴雯,可是王善保家的卻萬萬沒有料到她的這一掌,卻恰恰打在自己的老臉上。問題從她所袒護的外孫女司棋身上發現出來。在抄檢司棋時,王善保家的想敷衍一下了事,可周瑞家的卻看出了她的私心,指出:“這成什么話?總要一樣看看,才公道?!苯Y果從司棋箱子里搜出在封建衛道者看來正是封建禮教的違禁物品:一雙男人的鞋襪,一個同心如意結,一封情書等。這樣,王善保家的損人利己的丑惡面目,就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此時眾人的嘲笑奚落,羞得王善保家的只恨平地無縫可鉆。當鳳姐把情書一讀,眾人進一步的嘲笑時,王善保家的理屈詞窮,只得用巴掌打自己的亮,自羞,自怨,自罵:“老不死的娼婦,怎么造下孽了?”邊說邊大嘴?!艾F世報應?!边@難道不是“歪嘴照鏡,當面丟丑”嗎?看到這里,讀者的心情是何等暢快呵!伊索有則寓言說,普羅米修斯造了人,又給了人們兩個口袋。有一種人把別人的惡事裝在前面的口袋里,把自己的丑事卻裝在后面的口袋里。這一來,另外的人就會很明顯地看出別人的惡事,而自己的丑事卻會被遮掩起來。王善保家的就是這種人。王善保家的專門去揭別人的“惡事”,不料自己的口袋里的丑事,卻被別人揭露了出來。這就是她所說的“現世報應”。王善保家的這一形象的創造,表現了作家懲惡揚善的鮮明思想傾向。
揭示出抄檢大觀園的罪惡,后果,是情節發展的第四個層次。這一后果在第七十七回中明顯地表現出來。首先是晴雯的被逐致死。在封建衛道者王夫人的督促下,把患病四五天,水米不粘牙的晴雯,硬從炕上拉下來,逐出大觀園,住在她的姑舅哥哥吳貴家中。晴雯在臨死前,當著寶玉的面說:“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生的比別人好看些,并沒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狐貍精’!”
晴雯是封建衛道士們的不屈不撓的反抗者,也是封建叛逆者賈寶玉的同情者和朋友。王夫人說她勾引寶玉,完全是偏聽偏信的污蔑,無中生有的捏造。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匹訓練不足的馬,既不肯停,也不肯轉?!弊鳛樯钤谫Z府這個沒落世家中的晴雯,她沒有受到封建禮教腐敗灰塵的污染,一直保持著正義和純潔的階級本性。對封建禮教來說,她正象培根所說的那種訓練不足的馬,她從未停止過對封建主子的蔑視,和對襲人之流的封建奴才媚之求榮可恥行徑的揭露。在反奴役,反迫害過程中,她一直勇往直前,從來沒有向投降討好的邪路上轉,往高枝兒上爬。
這次抄檢的受害者,還有司棋及其親人的雙雙自殺,芳官、藕官、蕊官等少女的被迫出家。總之,這一抄一逐,使一批無辜的少女或喪失了生命;或失掉了自己生活的權力。這些都是封建衛道者的血腥罪惡。
第五個層次是封建叛逆者對封建衛道者逐殺晴雯等一批少女這一罪惡行徑的反擊。這種反擊從七十七回和七十八回中表現出來,是寶玉用口誅筆伐的方式來表現的。
口誅,是寶玉看見司棋等被逐慘景的憤怒之言;在《芙蓉諫》中,寶玉采用了《離騷》式的筆法,把封建衛道者及其幫兇們比作鳩鳩般的惡鳥,把晴雯則乘坐能高翔勁飛的雄鷹;把害人者比作——一樣的臭草,把被害者稱作茞蘭一樣的香花。為了頌揚晴雯,寶玉進一步用高昂的筆調寫道:“高標見嫉,閨闈恨比長沙;貞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边@一排比句的意思是說,晴雯這個慧敏能干的女奴,好比漢文帝時代的年輕政治家賈誼。這個敢于斗爭,樂于助人的女奴,又好像當年與洪水作斗爭的鯀一樣,慘遭殺害。這樣寫下來,寶玉獎善懲惡的感情達到了高潮。他聲淚俱下,熱血沸騰,毫無顧忌地寫道:“嗚呼,固鬼域之為災,豈神靈之有妒?毀波奴之口?!弊l責的是像襲人這樣的封建衛道者的奴才,她的罪責在于血口噴人,告密討好。
《芙蓉諫》這篇討伐封建衛道者及其幫兇們的檄文,把賈寶玉的叛逆思想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芙蓉諫》用抒情、敘事、議論三者——結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他作為封建叛逆者的嚴正思想立場,文情并茂,震撼人心。這是曹雪芹的又一創造。
三、兇手浮出水面
《紅樓夢》通過抄檢大觀園這一事件,作者進一步刻畫了封建衛道者王夫人的罪惡形象。通過這次抄檢行動,作者在讀者心中引起了對受害者晴雯深切的同情和悼念。賈寶玉把晴雯比作一盆才放出嫩箭來的蘭花,封建衛道者們就是摧殘這盆蘭花的毒手。與此相應,作者反對封建末世衛道者的罪惡,他用極有精彩的筆力,在讀者心中引起了三種痛快的感情:一、晴雯在被抄檢時,對王善保家的這個幫兇駁得痛快;二、探春對王善保家的這個惡棍打的痛快;三、賈寶玉在《芙蓉諫》中對封建衛道者及其幫兇罵得痛快。這一駁一打一罵,其矛頭都是對準王善保家的背后的封建衛道者王夫人之流的。這里我們鮮明地看到了曹雪芹的政治傾向性和藝術表現力,總而言之,“抄檢大觀園”是作者表現封建衛道士在“自殺、自滅”過程中,作者把這一過程寫的有頭有尾,如蛟龍激水,波瀾起伏,激動人心?!俺瓩z大觀園”這一情節高潮,與《紅樓夢》所表現的其它兩個高潮互相襯托,互相輝映,成了偉大作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欣賞這一情節高潮,不但能給我們思想上的啟發,而且,還能給我們以動人的美的享受(盡管是一場悲?。?/p>
嗚呼,封建統治者是真正的兇手!
(作者簡介:陳 鵬(1976.3-),男,漢族,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河西中學校長,中學一級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