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語言的質和量甚至決定了課堂教與學的成功與否。鑒于其重要性,本文聯系語用學中的禮貌原則,以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常見的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為語料,從人稱、提問語和評論語三個方面入手,著重分析了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所表達的禮貌功能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禮貌原則
一、引言
教師的課堂語言,顧名思義,即教師用于進行課堂組織和管理、知識講解、師生互動時所使用的話語本身,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知識傳授和信息傳播的的媒介及方法。而對英語教師而言,他們的課堂語言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語言習得者理解和學習目標語的主要途徑,甚至語言本身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主要來源。
本文講聯系語用學中的禮貌原則,以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常見的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為語料,從人稱、提問語和評論語三方面入手,著重分析了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所表達的禮貌功能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二、禮貌原則
(一)面子保全論
英國學者 Brown 和 Levinson 在1978年出版的一本名為 《語言應用的普遍現象: 禮貌現象》的書 ,對禮貌和面子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禮貌原則”又稱“面子保全論”。 他們指出,面子實際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滿足的想法和愿望。面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面子,即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和控制;令一類是積極面子,即希望得到對方的同意、認可或贊許。他們把留面子還是丟面子的語言行為分為 4 大類:
1.威脅聽話者消極面子的語言行為,如命令、請求、建議、勸告、提醒、威脅、警告等;
2.威脅聽話人積極面子的語言行為,如否認、批評、蔑視、取笑、抱怨、譴責、指控、侮辱、反駁、不同意、挑戰等;
3.威脅說話人消極面子的語言行為,如表達感謝、 接受感謝或道歉、托辭、接受提供、對聽話人行動失控的反應、不情愿的許諾和提供等;
4.威脅說話人積極面子的語言行為,如道歉、接受恭維、身體失控、自我出丑、供認、承認咎誤或失職、情感失控等。
(二)Leech 的禮貌原則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 Leech(1983)在 Grice 的合作原則基礎上歸納出了更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禮貌原則。其分類如下:
1.得體準則:減少表達有損他人的觀點。
2.慷慨準則: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
3.贊譽準則: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
4.謙遜準則: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5.一致準則: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6.同情準則: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三、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的禮貌功能
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盡量做到維護同學們的積極面子,同時也為其保留消極面子。下面筆者將從禮貌原則出發,就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的主要表達方式探討英語教師應如何利用自身課堂語言的禮貌功能來促進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和課堂氣氛的融洽。
(一)人稱
人稱雖然占據了英語教師課堂語言中的很小一部分,然而利用恰當卻有助于英語教師維護同學們的面子,促進同學們在愉快平等的氣氛中進行英語學習。
假如在上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對學生說:
1.Shall we start?
此句中的“we”符合 Leech 禮貌原則的慷慨準則。因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是處于不同的等級,教師在課堂上擁有話語權,教師往往處于主動地位。他們可以控制談話的內容、進度,并通過打斷對方的話語,轉移話題以及不斷提問等來實施權勢。他們的優勢地位往往使學生處于害怕、敬畏的劣勢地位。因此,在上課之初教師就使用了強調自己和學生處于同一位置的we,維護了學生的積極面子。
假設某位同學的答案錯了,英語教師沒有簡單粗暴的說“Your answer is wrong.”而是溫和的說:
2.We don’t do it in this way.
用 we 來代替you(單數 )來指出錯誤,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消極面子;同時遵循了 Leech 的謙遜準則。
(二)提問語
在師生問答的語言交際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具有主動性,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諸如自卑、緊張、羞怯等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師生的語言交際效果。因此,教師提問應遵守得體準則,將學生置于利益中心,使用得體準確的語言提問,建立平等的師生交際話語環境,盡量使學生在課堂問答的師生交際中接受到更多、更準的信息,使學生從提問中盡量多受惠。例如:
3. 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4. Could you read this to us?
這樣的發問,不僅讓學生消除緊張情緒,更降低了教師在師生交際中的絕對主導,把師生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從而保證了課堂上師生語言交際的順利進行,提升了師生課堂互動的質量。
同時筆者注意到:教與學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不同步的,如果在待答中教師能夠使用禮貌原則中的慷慨準則,多給些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考慮問題,增大自己付出的時間代價,并增加諸如鼓勵性的眼神等肢體語言,這并不會白白地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反而會促使學生真正地思考問題,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促使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和自信心的提高。
(三)評論語
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批評。贊揚式教育是近年來國外十分推崇的教育方法。學生有期待被教師欣賞、稱贊的愿望和需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尤其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時應恰當的使用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應盡力對學生的優點、進步和成績做出贊賞和激勵。同時還要注意教師課堂評語的多樣化。教師話語若用一個“good”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都用降調,則不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在禮貌原則下,面對學生回答正確的問題,我們應多推廣如下的評語:
5. Excellent!
6. Thank you, perfectly done.
7. You did a very good job.等等。
這些語言既可以滿足學生希望被肯定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實現師生的有效交際。同時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應使用贊揚準則和一致準則,盡力縮小對學生的貶損并盡量減少師生雙方的分歧。如:
8.“You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but 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if you…”
9.“I agree with you, but it would be better if…”
學生會很愉快地接受老師這樣的話語,因為老師的評價是基于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基礎,既指明了缺點所在,又提出了希望。
四、總結
“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鑒于英語教師課堂語言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自信以及作為直接英語學習來源的重要地位,每一位英語教師都應該充分重視自己的課堂語言,反省自己所用課堂語言的質量,正確在其中運用禮貌原則,促進課堂教學氛圍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Brown, P., Levinson S.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New York: Longman,1983.
[3]董雷.教師語言評價要促進學生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09.01.
[4] 李瀟.教師語言中的人稱指示語的禮貌功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6).
[5] 趙樂. 禮貌原則在英語課堂提問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
(作者簡介:李 戩(1987.4-),女,漢族,河南安陽人,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英語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