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隨著《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出臺,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監管法律規制體系。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對于改進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提高監管機構的監管效率、推動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與社會穩定都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法律規制;監管理念;監管模式
一、我國《食品安全法》監管規定之探究
(一)《食品安全法》的進步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在已經初步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上做個重要的法律規制。它的優勢具有以下幾點。
第一,制定統分結合的監管體制。食品安全立法理順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部門的職能與相互間的關系。考慮到各地區的具體狀況,在地方,法律規定由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第二,與時俱進,規定新制度。首先,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其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的制度。再次,保健品禁止宣傳療效。最后,建立食品安全的統一標準。此外,國家還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了許可制度。
第三,食品安全法還鼓勵與加強社會監督,賦予各組織和個人一定權利,進行食品安全監管法律的宣傳,有利益我國經濟市場的穩定。
(二)《食品安全法》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首先,監管機構冗雜,技術效率不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缺乏一個權威的領導機構,監督管理效率不高。其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確。在食品安全監管的行政主體中,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究竟身居何職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由此產生了職能交叉與空白問題。在《食品安全法》中,從二者的監管職能上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各具體職責的分工并不很明確,可能會產生交叉現象。于是,在這種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之下,似乎就很容易產生職權不清的問題,嚴重影響監管的效率。但是無論何種情況,具體的執法工作也是相關行政部門實行。
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問題之思考與完善
(一)明確監管層次,提高技術和效率
我國要逐步轉變食品安全監管理念,使得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必須從混亂逐漸趨向統一。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標準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混亂到統一的過程。我國必須規范標準的制定,強化有效的監管,提高出口食品的綠色系數,打造國際知名的品牌,主動出擊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通過制定統一規范的食品安全標準,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幾率,提高食品的質量,為我國大眾能夠享受到質量較高的安全食品做好制度保障。
(二)明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法律地位
要解決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法律地位這個問題,必須聯系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只能進行分析。在此問題中,導致我們對食品安全委員會法律地位不明確之因素,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不是在于不理解委員會的職權,而是由于對食品安全委員會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關系不甚明朗。以上兩者都有協調職責,但它們應當如何區別法律沒有做出明晰的解釋,但二者應為承擔不同性質的協調職責。我認為,應當把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最權威機構,針對食品安全實施指導性工作。委員會與衛生行政及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也應當由法律來加以規定,因為食品安全監管各機構必然是在統籌協作的運行中實現其效績。
(三)在實踐中切實落實監管職能
第一,必須以政府監管主導。政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其公權力對于食品安全監管,在立法、執法、法律救濟、法律監督必須是較多涉入的。但由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特殊性和基礎性,鼓勵社會監督可以填補法律制度的空缺。
第二,加強監管法律制度的制定。在立法執法上,要完善以《食品安全法》為基礎性法律的系列法律法規。新法出臺之后,應當結合其實施條例,切實加強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如《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間的聯系。還應當在法律上逐步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的市場準入制度、實行食品溯源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食品市場檢測體系、食品質量認證制度等。
第三,嚴格法律責任。在監管的司法建設上,必須認識到我國現有的監管方法缺乏有效的機制規范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不明確、不嚴格,對違法企業和行為處罰力度不夠。因此應加大罰款力度,配合嚴格的信用評價、信用披露與信用獎懲體系,方便消費者對違法生產經營者進行訴訟等方面加強立法。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法》及其相關監管制度的建設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上的一大突破,是監管理念的提升。當然,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制度尚處于改革的初始階段,與改革目標還存在著相當之距離,任重而道遠。《食品安全法》在研究和完善上也還具有很大的空間。對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問題這一領域的研究與探討,仍具有長期性,需要在理論的探索和實踐的調試中進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寧,張慶主編.透視中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M].法律出版社,2005.
[2]魏益民,劉為軍,潘家榮主編.中國食品安全控制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王瑩瑩,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0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