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源遠流長,其歷史可以追溯至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它是人們表達情感、描摹生活、探討人與自然關系地重要工具和自發行為之一。民間舞作為課程搬到課堂,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舞蹈藝術教育發展過程中才逐漸出現的。所以,豐富駁雜的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既是民間舞教師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民間舞教師進行不斷研究、揣摩的素材。其豐富性決定了民間舞教師在處理方法上的多樣性、選擇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斷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民間舞教師,科學地了解和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是廣大民間舞教師的必備環節之一。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內涵,可以最簡明地分為“原生態民間舞蹈文化”和“劇場民間舞蹈文化”。劇場民間舞蹈文化,是以當今舞臺上表演的由各專業藝術團體創作和學院派訓練體系下的劇場民間舞為核心的民間舞蹈文化內容。它蘊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對原生態民族舞蹈文化的審美情趣、專業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層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間舞蹈教師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層面。
民間舞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專家。除了對民間舞蹈文化有理論上的認識之外,還要具有將民間舞蹈文化有效運用于教學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因材(教材與人才)施教、在民間舞蹈文化上不斷創新的科研能力。中國民間舞蹈文化對民間舞教師的啟示與幫助,在上述能力的塑造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民間舞教學,是以風格教學為最核心、最根本方式的舞蹈藝術教育。風格,是民間舞教學中畫龍點睛的一筆。本民族藝術家之所以能擔任該民族民間舞的風格教學,是因為他們對該民族的原生態舞蹈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與掌握。然而想從一個單純教授技法與現成劇目的民間舞教師,成長為能給予學生更豐富內容與風格塑造的大師,是研究原生態民間舞蹈文化重要的一環。
劇場民間舞蹈文化帶來的藝術門徑。劇場民間舞蹈文化,是民間舞教師從學生階段到教師階段一直沒有脫離,接觸最為頻繁的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樣式。它帶來的嚴整的舞蹈藝術套路、規范的舞蹈動作技法、更加典雅的審美情趣,都是民間舞教師不可缺少的專業素質。
優秀的民間舞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的教育者。而只停留在民間舞藝術一隅和一個層面的民間舞教師,民間舞教師掌握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徑主要是實地采風:到“原生態”中去實地采風,是直接獲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養分與藝術元素的最根本途徑。民間舞教師應該經常進行民族、地域間的實地采風,并把原生態的范圍從舞蹈藝術這一領域,擴充到民族文化這個更廣泛的領域中去。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資料庫。夯實自己的教學基礎,為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內容體系提供可供提煉的大量民間舞蹈文化素材。
經典研究:民間舞教師對經典劇目的研究,應該在如下兩個層面進行:
(1)熟悉經典劇目的外顯藝術元素對劇目的動作編排、結構設計、組合和串聯、角色設置等可以直觀于舞蹈作品的藝術元素,進行完整扎實的掌握。這些劇目內容以及從中“扒”下來的組合、動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于民間舞課堂教學。以鮮活完整的劇目來代替孤立的、純肢體訓練上的動作組合,在幫助學生進行基礎訓練時,還能起到一定的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悟性的作用,達到既重“技術”更重“藝術”的教學目的。
(2)揣摩經典劇目的藝術內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蘊,民間舞教學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間舞蹈的風格教學。而經典劇目又是精準把握了風格的典范。民間舞教師,在對經典進行熟悉時,還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藝術上的理解與剖析,并把所獲心得,在進行劇目、組合訓練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更靈活有效的學習經典劇目,提高民間舞藝術造詣。
總而言之,中國民族民間舞文化是一個豐富的、內部聯系緊密并不斷發展的舞蹈藝術體系。在原生態民間舞文化和劇場民間舞文化的二元結構下,中國民族民間舞文化對民間舞教師存在著風格教學、技術技法教學、民族文化理論與知識自修與教學等多各方面、多層次的啟示與幫助的作用。而具體到民族民間舞教師,也需要通過對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仔細揣摩與鉆研,通過采風、劇目學習與分析、理論學習與修養等方法,不斷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間舞文化上的理論修養與實際教學能力。
應該說,高校的民間舞蹈老師肩負著對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傳承、研究、發展等多重的責任。因為,大部分民間藝人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響,雖然對本民族的舞蹈有著深厚的情感,卻對深入的研究工作束手無策。也有許多的民俗學專家們有著深厚的理論研究功底,但是對于舞蹈這個需要動態的研究方式感到力不從心。做好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是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立足于民間,尊重它的價值標準與發展、演變與變遷規律,是我們保護、發展、創新民族民間舞蹈的出發點。讓我們思考在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追尋民間舞蹈何處去的今天,真正在挖掘與加工、保護與發揚民間舞蹈的工作中形成上下互動的良性循環。
在這樣的思考層面下,如何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科學規范的教育教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在新的實踐中進行深人探討的。作為民族民間舞蹈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舞蹈藝術為己任。不僅訓練形體技能,還要將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滲透到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以人文、科學、創新的統一為目標,從而更好地保存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推動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事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簡介:陳克強(1984-),男,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助理講師,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舞蹈學;宋丹丹,河北藝術職業學院。)